?專家表示,中澳鐵礦要寄希望于鐵礦石價格和鋼鐵需求雙重刺激,未來礦價仍難見起色。
? ? ?據普氏能源資訊提供的數據,截至1月21日,普氏62%鐵礦指數已跌至66美元/噸,1年前該指數為123美元/噸,跌幅高達46%。
? ? ?而受到如此不給力的鐵礦石價格影響,前幾年花重金投資鐵礦石的公司可謂是叫苦不迭。近期,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股份”)公告稱,受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億美元~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億元~110億元)的減值撥備。
? ? ?繼公司鐵礦開采業務以來,中澳鐵礦已經由2012年虧損7.81億港元,擴大至2013年的16.81億港元。禍不單行的是,2014年,必和必拓(BHP)、力拓集團和FMG開采出了更多低成本的鐵礦石,希望通過增加產量來抵消價格下跌的影響,同時迫使缺乏競爭力的對手以及中國礦商倒閉。這使得中信股份今年的鐵礦開采業務恐仍以慘淡收場。
? ?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澳鐵礦石之所以連年虧損,其源頭就是當初中信股份投資處于超支的狀態,中信股份在鐵礦石價格高位時投資,而如今鐵礦石價格一路下滑,導致中澳鐵礦的成本負擔越來越重,公司選擇計提減值準備也是為了將來在鐵礦石業務這一塊能夠做到輕裝上陣,中澳鐵礦能否翻身主要取決于鐵礦石價格能否回暖”。
? ? ?不過對于今年鐵礦石價格走勢,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向記者表示,“未來低礦價與目前中國經濟低增速一樣,成為一種新常態 ,被人們所熟知”。
? ? ?時運不佳背負成本壓力
? ? ?中信股份成立于2011年12月,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信集團”)以絕大部分經營性凈資產作為出資聯合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280億元。
? ? ?回顧中信股份投資中澳鐵礦可以發現,2006年,中信股份前身中信泰富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Iron的全部股權。這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這所謂的重點項目,中澳鐵礦已讓中信股份連續數年失望。目前中澳鐵礦的成本價已經高達每噸120美元~130美元,而與之成鮮明對比的就是目前國際鐵礦石價格已跌至每噸66美元。
? ? ?中信泰富最早的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計劃投產時間定于2009年7月份。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份,“中澳Sino鐵礦項目”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1年前的數據顯示,公司鐵礦開采業務由2012年虧損7.81億港元,擴大至2013年的16.81億港元。而過高成本帶來的巨大壓力已經讓中信股份難以承受。
? ? ?張琳向記者表示,“2006年中信入手,之后就遇到金融危機,礦價下跌,中信開工遲遲放緩。如今,礦價經過2014年的腰斬,運到中國來的CFR礦價已經跌至67美元,中信在澳洲礦山項目經營壓力倍增意料之中”。
? ? ?終于在1月20日,中信股份宣布,受到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億美元~18億美元的減值撥備。公告顯示,中澳鐵礦項目的第三至第六條生產線的建設正按計劃進行。其中,第三、第四條線的調試預計將在今年底前開始,第五、第六條線的調試會在明年。預計到2016年底,整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
? ? ?可以說,中澳鐵礦無論是部分投產還是全部投產,其成本都無法與目前四大礦山 (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FMG)相比拼。澳洲當地生產商成本在30美元/噸~40美元/噸,中信的開發成本毫無競爭力。
? ? ?不過在沈萌看來,中澳鐵礦雖然與澳洲三大礦商相比競爭力明顯不足,但是也無需與澳洲三大礦商進行直接的競爭,“中信股份當初投資澳洲鐵礦也有承擔部分政府意志的原因,投資鐵礦也是為了能夠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選擇,這樣的話,澳洲三大礦商并不是中澳鐵礦的直接競爭對手”。
? ? ?而對于中澳鐵礦何時才能擺脫困境,沈萌向記者表示,“首先肯定是要等待鐵礦石價格回暖,其次就是寄望政策的刺激能夠帶動鋼鐵需求”。而以現在鐵礦石價格的形勢,回暖是否可能呢?
? ? ?未來礦價恐繼續下跌
? ? ?2014年鐵礦石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國家大舉增加供應。未來會有更多來自新近擴大產能礦區的鐵礦石供應進入市場,全球鐵礦石供應在短期內“恢復平衡”很不現實,因此未來12個月~24個月內幾乎沒有任何理由看漲鐵礦石。如果價格跌至接近或低于一些生產商的生產成本,那么價格下行速度將放緩。
? ? ?可見,2014的低增速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模板、新常態。那么,大宗商品鐵礦石的高供應、低價格也會成為未來新常態嗎?2014年礦價腰斬,年末以50%的跌幅為2014年畫上句號。那么,2015年礦價又會如何演繹?是高成本礦退出,礦價上漲?還是價格重心下移,跌速放緩?
? ? ?張琳對此表示,“2014年以來鐵礦石市場一直為熊市狀態,從慘淡的鋼市中找不到一絲有利條件推其上漲,反而鐵礦石價格的下行風險遠未結束。另外巨頭利用低成本供應來逼退競爭對手的效應還不明顯、范圍還不廣泛,所以短期內鐵礦石價格可能還會進一步走跌。今年鐵礦石價格重心下移是大趨勢,只是在50美元/噸~60美元/噸區間跌速會放緩”。
? ? ?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三大礦商對于鐵礦石價格的暴跌一直保持“鎮定自若”的態度,力拓2014年鐵礦石銷售均價為每噸84.30美元,遠高于當前全球市場價格每噸67.89美元;必和必拓表示中期來看鐵礦石需求狀況依然良好,另外其他新興經濟體國家受自身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粗鋼產量增速將超過中國;淡水河谷表示有能力消化新增的供應量。
? ? ?可見,海外巨頭對未來礦石需求還是積極樂觀的,“海外礦商寄希望于通過大幅增加低成本產量投放到市場或者提高自己現有產能的運營效率,將競爭力不足的礦廠踢出局,使其關閉,然后再提高自己的報價。其實,這是個連鎖反應,等巨頭們提價的時候,先期倒閉的高成本礦廠變得逐步有利潤空間,會選擇重整旗鼓。屆時,因高成本產能的重啟,市面上的供給有增無減,鐵礦石再次進入新一輪的競價狀態。”張琳表示。
? ? ?而海外礦商這樣的態度對國內鋼鐵企業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張琳表示,“國內鋼企傾向于在礦價下跌的時候采取觀望的態度,希望確認價格可以走到多低。目前中國的鐵礦石供應充足,在從哪里買以及買哪種品質的鐵礦石方面有很多選擇,國內鋼廠為了降低煉鐵成本,四處尋找低價料,反復實踐配料,參考變動的市場價格,尋找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并且把庫存也調整至最佳水平。國內鋼鐵廠再也不會盲目跟風囤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