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承擔著工商銀行從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和融資中介轉型的戰略目標,是積蓄了近十年的工商銀行創新能力和IT能力的一次爆發,也是對這樣一個超級大象能否踮起腳尖跳一段精致芭蕾的考驗
1月12日,工商銀行“融e購”商城正式營業。又一家國有大行加入電商戰局,讓在去年開始熱鬧非凡的戰場更加競爭激烈。
上線當天,本報記者打開工行“融e購”頁面,所有商品分類中,涉及十六大類,涵蓋數碼家電、汽車、金融產品、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珠寶禮品、交通旅游等行業,數百家商鋪、近萬件商品。
市場售價4098元的三星Galaxy Note 3 N9008 3G手機在“融e購”商城秒殺價為3888元。記者查閱了其他幾大電商同款手機報價,幾乎都在4000元以上,3888元幾乎是最低價。

除此之外,“購物可貸款”顯露了銀行本色,凡是訂單價格高于600元的,即可在線申請“逸貸”(分期付款),而且全線上、全自助、瞬時到賬、隨借隨還。據稱,信用卡、借記卡、銀行賬戶都可以使用。
“電商平臺承擔著工商銀行從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和融資中介轉型的戰略目標,是積蓄了近十年的工商銀行創新能力和IT能力的一次爆發,也是對這樣一個超級大象能否踮起腳尖跳一段精致芭蕾的考驗”,曾承擔多家銀行電商平臺籌建,也是此次工行“融e購”平臺合作伙伴的艾融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張巖告訴記者。
此前,多家銀行已經嘗試開設網上商城。大行當中,建行的善融商務已經成為一個主推的品牌,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有7323戶小企業貸款客戶入駐善融商務企業商城,獲得建行貸款資金644.08億元。中行相關負責人也曾透露,中銀正在籌備“中銀易商”,這將成為中行網絡銀行的重要品牌,此外中行還會陸續出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措施。
“銀行開辦網上商城大多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主要是以此為平臺為金融服務,更多的是金融特色,而不是以賣東西為目的”,業內人士分析。
“最早銀行涉及電商領域,電商業務幾乎只是一個附屬品,銀行也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理,但是最近一兩年,面對電商和互聯網企業的沖擊,銀行好像開始認真了”,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
2012年6月,建設銀行推出“善融商務”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平臺,宣布進入電商領域。“善融商務”面向廣大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和金融支持服務,包括企業商城(B2B)、個人商城(B2C)和房e通,涵蓋商品批發、商品零售和房屋交易等領域,可以為客戶提供信息發布、交易撮合、社區服務、在線財務管理、在線客服等配套服務;在金融服務方面,為客戶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的全方位金融服務。據悉,“善融商務”上線18個月,交易額已超過300億元。
截止到目前,交行、中行、招行、民生等多家銀行已經先后開設自己的電子商城。設立之初,銀行系電商網站鮮有問津,商品條目也相對簡單。
“本次工行的電商平臺,真正從基礎上具備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幾個基本特征,首先是交易融合。相比于傳統網銀,新的平臺把交易和貿易放在第一位,具備了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轉型的基礎。其次,消費貸款、訂單融資、供應鏈融資幾個重要的金融工具,幾乎無縫地嵌入到整個電商平臺中。這是傳統電商平臺的短板和軟肋。最后是通過即時通訊技術與最終客戶互動,這是一大亮點。對客戶的第一時間服務一直是中國銀行業的短板。平臺至少具備了改善這一現狀的工具”,張巖說。
2012年,記者曾訪問過幾家銀行的電商平臺,除了交易量異常冷清以外,商品供應也為數不多,并且價格較高,顯然無法與當時的傳統電商網站相抗衡。而現在的狀況是,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認真起來。
“剛開始的銀行只是有電子商務這樣的想法,但是不知道也沒有花太多心思去經營運作,現在多家銀行已經開始對這一領域投入足夠的重視”,業內人士稱。
大亨分食電商蛋糕?
“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賺錢銀行,僅兩年的凈利潤就幾乎可以買下整個電商行業”,張巖在談到工行開設網上銀行時說。
就是這樣一家大行,加入了電商業務的競爭。
“很多銀行涉足電子商務這一領域目前都屬于賠錢階段,甚至短時期內都很難實現盈利”,一位券商分析師指出。
但其實,銀行開設電商平臺的目的并不在于與傳統電商分羹。“在定位上,金融電商并無意與傳統電商一爭長短。金融電商的業務核心,依然致力于金融服務”,上述分析師指出。
“善融商務的出發點并不是靠電商賣東西,最終是為了以善融商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建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據介紹,“善融商務”的信用記錄將成為客戶寶貴的資源,信用良好的客戶在平臺上發出貸款申請,即可優先獲得相應的貸款支持,大大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也認為,商業銀行此舉更多是為了開拓多種方式,借以擴大自己的業務量。此外,他們看中的是這些交易平臺引來的第三方賣家以及不斷增長的用戶和未來增長的信貸業務。
此外,中小企業也成為銀行開辦電子商務的重要目的之一。
建行負責人介紹,建行依托善融商務平臺針對小企業客戶展現的資金優勢,挖掘小企業客戶融資需求,提供差別化金融服務,對傳統小企業產品服務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交行的網上商城,供應商首先都是交行的企業客戶。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平臺結識上下游企業關系;另一方面,銀行也可以根據企業情況提供融資產品和服務產品。
優勢何在?
雖然半路出家,雖然對這個市場了解不足,雖然缺乏經驗,但是銀行開辦電商平臺卻依然具備自身優勢。由于強調“金融”出身,明顯的風控優勢和良好的信譽仍是銀行開辦電商的王牌。
銀行業具有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能夠有效防控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產品的交易風險和信用風險,提升電商交易雙方的信任度,促進電商交易。
有分析稱,“一來,銀行具有自己的優質客戶,在這方面有先天的優勢;二來,分期付款對客戶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在電商與零售較量的過程中,人才和知識成為占據優勢的關鍵因素。顯然,銀行在這兩個關鍵因素中是占據優勢的。雖然在互聯網企業和銀行競爭的前一階段,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一些靈活的辦法或是長期積累的經驗對銀行造成直接的沖擊,但是這些卻不是能夠長期生存下去的辦法”,張巖說,“一些以服務和成本見長的小銀行可能在剛開始的競爭中沒有辦法與互聯網企業抗衡,但是規模稍大的銀行只要把互聯網工具用好,就能把自身持續的優勢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