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們還是主要提供網絡設備硬件的公司,而現在,我們40%的業務來自服務業,同時還是世界上第五大軟件公司。”
在日前舉行的愛立信創新商業論壇上,談到過去五年的變化,愛立信高級副總裁Douglas Gilstrap這樣感慨。


在日前舉行的愛立信創新商業論壇上,談到過去五年的變化,愛立信高級副總裁Douglas Gilstrap這樣感慨。



但行業的變化還在繼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曾經被認為通訊落后的亞太地區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迎頭趕上。
“30年前很多認為這個地區在通訊技術方面是落后、隨大流的,跟蹤領導者的,但今天來看,這個地區在推出新服務、新應用和新技術方面已經可以與北美并駕齊驅。”愛立信高級副總裁、亞太區執行董事長兼總裁馬志鴻表示。
“亞太地區占到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全球GDP的31%,同時也占到了全世界LTE用戶的43%。”馬志鴻介紹說。
分地區來看,優勢將更加明顯。日本是全球LTE用戶數量最多的三個國家之一,LTE滲透率達到25%,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34%,移動寬帶滲透率高達95%,是世界平均數的3倍;韓國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67%,韓國的5100萬人口中已經有2600萬成為LTE用戶;新加坡LTE普及率為30%,全球排名第二,智能手機滲透率為68%;澳大利亞LTE普及率為21%,智能手機滲透率為60%;中國的LTE牌照尚未發布,不過手機普及率高達90%,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高達27%。
亞洲的巨大潛力讓任何一個設備商都不能掉以輕心,對于經受挑戰的愛立信而言更是如此。
“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也會呈現階段性。比如中國正處于技術更新換代的時期,新的技術投資剛剛開始,而舊的技術投資已經停止。在這個技術投資過渡時期,愛立信的營收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愛立信東北亞區總裁楊席凱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剛剛公布的愛立信第三季度業績顯示,第三季度愛立信營收為530億瑞典克朗,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9%,凈利潤為29.2億瑞典克朗,比去年同期增長34%,但不管是收入還是凈利潤,均未達到市場預期。
雖然亞太地區對愛立信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在愛立信的收入占比中為22%,僅次于北美,但第三季度的亞太收入卻出現了下滑趨勢。
以在中國市場為例,愛立信雖然在中國的2G GSM市場上有非常大的份額,但在3G時代,僅在中國聯通的招標中獲得了部分份額,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的3G項目上均未有斬獲。一直以來支撐愛立信中國業務的GSM擴容,也逐漸放緩甚至衰退。
楊席凱解釋說,從整個愛立信來看,一些大規模的項目都有其正常的發展曲線,都會經歷從開始到高峰、收尾的過程。項目周期帶來的波動,并不會影響到愛立信在這些市場的實際份額。“實際上,愛立信在無線接入市場的份額仍然2倍于最接近的競爭對手。”
愛立信在亞太的布局已經持續多年。據楊席凱介紹,東北亞主要的LTE市場都采用了愛立信設備,愛立信還建立了智能手機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以及愛立信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共有8200名服務工程師。
“目前亞太營業額占愛立信的22%,但這個數字會隨時間波動,就像印度目前并不活躍,但未來也許會變化,要知道,亞太地區的人口占全球的60%,所以我很樂觀地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百分比會上升。”楊席凱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