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五條”細則落地之前,開發商放緩拿地步伐,持謹慎觀望態度,細則落地后首周,開發商的拿地情緒就開始高漲,進入4月中旬以來,這種購地熱情更是進入高潮。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6日,首開、恒大、等十大標桿房企在土地市場合計斥資189.49億元購地,一線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點區域。
對此,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向記者表示,土地儲備是一把雙刃劍,企業拿地時需要測算,拿地節點和地塊的具體情況。如果今后再憑感覺拿地,一味舉牌爭勝,拿地后慢吞吞地開發,極有可能被土地雙刃劍自傷。
拿地開支近19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納入統計的十大房企皆是房地產行業的標桿企業,分別為、、、、泰禾集團、、星河灣、五礦地產、以及奧體建設。
其中,首開以及首開萬科聯合體以35.11億元的拿地開支位居上述統計榜榜首。此外,4月2日,奧體建設以33.6億元競得南京建鄴區河西南部20-7號二類居住用地,折合樓面價11124元/平方米,溢價率為27.44%。同日,榮盛發展斥資19.4億元競得湛江一地塊;恒大地產先后在湛江、長沙兩地斬獲土地,合計拿地支出為18.18億元;龍湖地產則相繼在大連和重慶這兩個已進駐的城市深耕,耗資19.49億元;泰禾集團和首開萬科聯合體都在北京發力。
對此,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何倩茹向記者表示,一手房房價連續上漲,開發商資金鏈寬裕,更愿意購入土地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作。此外,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一直處于上升的態勢,即使新“國五條”出臺也沒有因此而轉向,可見開發商對房地產市場依然信心滿滿。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統計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和長沙、佛山等部分二、三線城市土地溢價率較高,部分地塊溢價率達到100%以上,而大連、重慶等地的土地成交價格溢價率較低,部分地塊為底價成交。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一線城市土地供應相對較少,但利潤較高,因而房企競爭比較激烈,溢價率走高比較明顯。此外,部分二、三線城市土地供應量比較大,加之新政細則落地,房企拿地顯得比較謹慎。
另一位分析人士也表示,縱觀房價指數來看,一線城市房價上升幅度較大,利潤空間較高,房企瞄準一線城市圈地的情緒自然較高,首開就是其中一例。
首開年內70億元圈地
相對于中型房地產企業謹慎擴張的動作,去年底以來,首開股份在新增土地儲備上的動作可謂高調。
2013年3月4日晚間,首開股份公告顯示,公司以27.2億元競得北京朝陽區孫河鄉兩宗住宅用地,總建筑規模約16.68萬平方米。另外三宗位于蘇州市吳江區的地塊,土地用途也均為住宅用地,總用地面積約16.36萬平方米,總地價約14.39億元。
如此一來,首開股份在北京、蘇州兩地共耗資41.59億元圈地。截至4月16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不計股權收購和聯合體拿地,首開2013年年內的拿地金額已經高達64.7億元。
“保守估計,首開股份年內拿地金額約為70億元。”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此外,從首開股份去年年底以來的拿地動作來看,公司深耕北京的同時,也積極在向部分二、三線城市擴張。
實際上,據記者了解,首開萬科聯合體已經在北京通州區臺湖鎮連續競得三幅地塊,共涉及資金26.2億元,這意味著未來一兩年內這一區域將是首開的重要利潤貢獻者。
但記者親赴通州區臺湖鎮發現,目前該區域僅有東亞·印象臺湖一個項目在售,項目周邊多是大片空地,僅有臺湖鎮的一些小產權樓房和臺湖鎮政府辦公樓等建筑,商業、交通配套還不成熟。
對此,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首開所拿地塊的樓面地價相對并不低,甚至有地塊樓面地價達到約9722元/平方米,預計將來該項目銷售速度可能較為緩慢,利潤空間也不好預計,這也許是首開與萬科合作開發的一部分因素,學習萬科資產快周轉的開發銷售模式,加速首開大量庫存的去化速度。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