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保監會共收到全國人大和政協交辦的會議建議和提案共325件,同比增長53%。”3月8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2015年全國兩會保險業代表委員座談會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保險的方面有5處,是歷史最多的一次,分別是巨災保險、養老保險、大病保險、出口信用保險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新國十條”頒布之后,對于保險行業的關注不斷升溫,在今年兩會保險業代表委員座談會上,養老問題的熱度不減。
養老保險三支柱亟待平衡
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有提及,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鼓勵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和商業保險。而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亦令業界信心大增,其中提及養老保險的部分中強調,要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等。
事實上,“養老”不僅是保險行業關切的話題,也是歷年來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建言獻策的重點領域。針對養老,在2014年的兩會上,代表和委員們就提出,要推動商業保險積極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商業養老保險,完善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
而由2015年保險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們對于養老的關注度正發散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不僅涉及到養老保險,還涉及到養老社區、長期護理險等領域。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提出:“第一,作為保險在社會管理包括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責任保險的推廣應該發揮出保險應有的功能;第二,通過國家制定稅收優惠的政策,來鼓勵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投保長期護理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可以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第三,商業保險建設過程當中,不僅在養老和醫療方面可以發揮補充的作用,在工傷和失業方面也可以發揮作用,通過經辦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參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
此外,孫潔還對《第一財經日報》進一步表示:“目前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體系框架是嚴重失衡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一支柱)一險獨大,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是嚴重的供給不足。就提高整個社會保障的能力來看,現在商業壽險和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亟待發展。”
個人稅延型養老險有望今年落地
稅收優惠一直被業界認為是推進保險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孫潔稱:“有一組數據顯示,隨著人身險費率改革不斷進階,壽險價格普遍下降20%,覆蓋面擴大到264%。從商業壽險這一年的發展來看情況不錯。企業年金這部分則要在繳費這個環節加強稅收優惠力度。”
“新國十條”規定,要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
保監會副主席王祖繼也曾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于2015年內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而針對委員們多方呼吁和建議的個人稅延型養老險,項俊波在3月8日表示,“很有信心年內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保監局局長馬學平建議:“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需要稅收和法律支持。具體而言,第一需要稅收的支持,建議擴大稅源;第二需要法律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外部要解決一些政策支持的環境,內部要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
此外,針對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投建仍處在起步階段的養老社區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在其提案中提議,按照政事分離的原則,政府要改變包建、包管的職能,按照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并存和政府該持有多少股份就多少股份的原則,對現有養老項目實行改革、重組。
戴皓在2015年兩會保險業代表委員座談會發言中表示,如果大家都有保險,大家在醫療看并孩子、養老都沒問題,在預期之內,保險有可能成為經濟拉動的主旋律,有可能會釋放消費,保險應該站在這個角度,結合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