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價格指數下行實質性通縮尚遠 價跌也有意外紅利

價格指數下行實質性通縮尚遠 價跌也有意外紅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1-28 08:49  來源:中金在線   瀏覽次數:26
?  新年伊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數據的走低使得市場籠罩在通縮的隱憂之中。
  盡管價格指數下行是事實,通縮憂患值得防范,但《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名人士依舊認為,目前經濟基本面穩定向好,中國并未真正進入通縮之中,價格下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帶來降低成本和倒逼行業轉型的紅利,因此也不宜過度渲染通縮的預警氣氛。
  通縮風險遠未到來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中國主要經濟數據:全年GDP同比增長7.4%,略高于此前外界悲觀的預期。與此同時,持續下行的CPI和PPI也將各界對通縮的隱憂和預警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中國2014年CPI同比增速僅為2%,與年初政府設定的3.5%左右的調控目標相去甚遠,CPI環比下降的月份有4個;2012年3月以來,PPI月度同比都在下降,去年全年的PPI同比增速連續第三年為負,為-1.9%。
  在此背景下,許多經濟學家判斷全年通縮風險越來越大,有的甚至預測通縮即將來臨。但本報采訪的多名人士認為,盡管通縮風險值得重視,但中國遠未達到與之“一步之遙”的程度,且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低迷特征。
  在經濟學界,通貨緊縮的定義通常被認為是當CPI連續3個月以上或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隨之有可能帶來企業利潤減少、居民收入下降、大量失業、負債提高、財富縮水等負效應。從目前的數據看,我國雖然CPI持續走低,但尚未形成實質性通縮。
  “PPI下行不是需求收縮引起的,而是產能過度擴張和輸入性因素引起的,預計2015年PPI還不會樂觀。”接近官方人士表示,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影響,2014年核心CPI是1.6%,并不低。并且,PPI呈現負值主要是傳統行業產能過剩造成的,還有輸入性影響,主要原因是消化上一輪刺激政策的后遺癥。“此前提到的三期疊加因素中,就包括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對于數據持續走低背后的原因,多家機構研報均提到結構性價格低迷,并稱具有明顯特征。從外部來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復蘇過程依然曲折。其中,油價持續暴跌使得石化產業鏈進一步陷入通縮,并使整個中上游部門通縮愈演愈烈;而大宗商品的低迷又使得生資價格仍處于低位。從去年12月數據可看出,燃料動力類、黑色金屬材料類、化工原料類價格分別同比下降7.0%、8.7%、3.7%,引領PPI下跌的主要是采掘業和原材料工業價格,其背后主要受到油氣產業鏈拖累。
  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中國經濟各種表現與傳統通縮要素并不相符,市場對通縮的過度解讀和渲染顯然不利于長久的經濟結構改革和調整。
  價跌也有“意外”紅利
  在對通縮的預警聲背后,建議政策寬松、放水的聲音越來越多。然而,中國高層和政府似乎對此有著不一樣的考量。
  1月2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明確表示,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強刺激,力推強改革。同一天,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來自海外的資金流入仍然在不斷改變中國的流動性,央行一直在盡力保證市場資金流動性不要過量。
  有機構分析人士對本報表示,從高層釋放的信號來看,中國不僅對待經濟數據正在變得更理性,而且對危機和機遇的相生判斷也在變得更成熟。
  “從某種程度上看,價格適度下行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前述接近官方人士表示,例如,目前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原油價格的下跌有利于成本降低,大宗商品價格的暴跌一定程度上看對我國經濟利大于弊。
  他表示,原油價格長期下滑,格局變動并非因市場供求引起的,而是因為世界經濟在向復蘇方向變化,應該更多地從國際政治上進行考量。
  此外,他認為價格波動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表現,這一現象是推動某些行業去庫存必經階段,是倒逼企業轉方式的市場機制,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更是很好的一個倒逼機制。“如果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會使得經濟再度陷入困境。”
  民生證券研究院管清友也認為,CPI、PPI走低對我國經濟也會產生一些積極影響。其一,CPI漲幅放緩使居民實際購買力上升,可以促進消費。比如,2014年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上漲11.72%,增速快于10月。其二,PPI下降有利于倒逼產能過剩行業整合與出清。其三,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有利于我國儲備戰略資源,所節省的資金可以為資源合理配置騰挪出空間,加大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等的投入。
  盡管2015年的國際經濟環境不那么樂觀,但中國發展的內生潛力依然被看好。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就曾表示,在支持經濟發展的眾多有利條件中,排名第一的還是基本面,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2015年平穩發展的堅實基礎。
  在認同宏觀政策以穩為主的同時,吳敬璉、遲福林等知名學者也提出,當前增長放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建議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上,用結構性改革解決結構性矛盾,通過發展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提高經濟效率。?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