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統計局10月22日在京聯合宣布,最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結果顯示,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的總價值為12.68萬億元,相當于2013年我國GDP總量(56.88萬億元)的22.3%,也相當于森林每年為每位國民提供了0.94萬元的生態服務。
林地林木資源核算結果也顯示,2012年末全國林地資產實物量3.10億公頃,林木資產實物量160.74億立方米。全國林地林木資產總價值為21.29萬億元。如果按照2012年末全國人口13.54億人計算,相當于我國國民人均擁有森林財富1.57萬元。
“全面核算森林資源價值,是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基礎。”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孫扎根表示,核算森林資源資產的存量和流量,為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提供了有益探索,能夠推動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自然資源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
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2004年國家林業局、統計局首次聯合開展“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納入綠色GDP研究”。2013年5月,聯合組織開展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
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邁向綠色經濟》報告強調,森林資源不僅是重要的經濟資產,而且是巨大的環境資產。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孫扎根介紹,全面科學核算森林資源價值是一項帶有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課題。這項研究成果有助于人們更加科學全面地認識森林的功能和價值。
“全面核算森林資源價值,是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基礎。”孫扎根表示,核算森林資源資產的存量和流量,為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提供了有益探索,能夠推動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健全自然資源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說,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工作,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目前,國家統計局正在按照規劃明確的目標、路徑及時間表推進相關工作。
許憲春稱,森林資源核算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與經濟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要準確地量化這種作用和影響存在較大的難度;二是對森林資源不同功能的估價是世界性難題。
中國森林資源核算研究項目總負責人、全國政協人口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介紹,如何科學評價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和效益,一直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的重要內容。到目前為止,在國內外都還沒有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方法體系。
“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開展森林資源核算工作,先易后難,注意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許憲春說。
森林生態系統年服務價值12.68萬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兩部門開展的森林資源核算研究主要包括“林地林木資源核算”、“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森林社會與文化價值核算”和“林業綠色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四個部分的內容。
22日,“林地林木資源核算”和“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兩項研究結果率先向社會公布。
林地林木資源核算結果顯示,2012年末全國林地資產實物量3.10億公頃,林木資產實物量160.74億立方米;全國林地林木資產總價值21.29萬億元,其中林地資產7.64萬億元,林木資產13.65萬億元。
與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末相比,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期末,林地資產實物存量從3.04億公頃增長到3.10億公頃,增長了2.0%,價值量從5.52萬億元增長到7.64萬億元,增長了38.4%;林木資產實物存量從145.54億立方米增長到160.74億立方米,增長了10.4%,價值量從9.47萬億元增長到13.65萬億元,增長了44.1%。
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核算結果顯示,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的總價值為12.68萬億元。
與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相比,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物質量增長明顯,其中,年涵養水源量增加了17.4%,年保育土壤量增加了16.4%,年提供負離子量增加了20.8%,年滯塵量增加了16.9%。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年價值量從10.01萬億元增長到12.68萬億元,增長了26.7%。
評估結果顯示,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涵養水源量達5800億立方米,相當于近15個三峽水庫的設計庫容。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確保核算結果科學可靠,此次計量和核算的只是在目前技術手段條件下可測量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森林的功能和價值還遠不止這些。”江澤慧說。
她舉例說,例如,森林的防護功能,不僅僅體現在農田防護和防風固沙方面,沿海防護林對農田、房屋、道路、動物棲息地等都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森林除了能夠凈化大氣環境外,還能夠改變小氣候、降低噪音,吸滯霧霾等。森林的這些功能都真實存在,并惠益人類,但由于監測、計量方法學等問題的限制,目前還無法進行準確評估。
濫采濫伐等問題依然突出
22日發布的《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報告》稱,森林提供的涵養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等主要生態服務,作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改善生態環境、防災減災、提升人居生活質量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正效益。
但報告同時表示,“盡管林地林木資產穩步增長,但森林資源消耗形勢依然嚴峻。”
統計數據顯示,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期間,全國森林資源總量繼續保持凈增長,林地總面積比第七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增長了2.0%。
但我國缺林少綠的總體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局部地區征占用林地、改變林地用途、濫采濫伐林木等問題依然突出。“按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的規劃目標要求,守住林地面積、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的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孫扎根說。
江澤慧分析說,在傳統意識中,森林主要是提供木材和相關的產品。而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如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卻往往被忽略。
“事實上,對于森林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指標的選擇,也是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而不斷變化的。”江澤慧說,由于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不斷升溫,人們對森林的固碳功能倍加關注,森林固碳成為森林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