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經濟縱覽 » 多地計劃調整水價 專家稱要引入第三方才公平

多地計劃調整水價 專家稱要引入第三方才公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22 08:42  瀏覽次數:40
  目前,因供水成本高于售價,供水企業面臨虧損的現象并不在少數。特別是在國家目前大力推進階梯水價的改革之下,北京等多地也正謀劃上調水價。
  然而,價格杠桿是否是解決國內“水問題”的唯一辦法呢?目前對此爭議頗大,反對者認為,供水作為公益性服務業之一,水價不能“一漲了之”。支持者認為,提價更能體現水資源的稀缺性,有效杜絕浪費。
  4月17日,北京市發改委舉行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會,公布兩套調價方案,設置三個階梯水價。此外,去年至今,上海、南昌等地也曾謀劃上調居民生活用水價格。
  根據發改委價格司2012年底在全國484個城市進行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國內推行階梯水價的城市僅有133個,占調研城市的27.5%。
  在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何文盛看來,目前水價不提也不合適,因為社會整體物價水平、生產的原材料、勞動力成本都在上漲,供水企業成本應是逐年提高的。“(供水)企業虧損是有可能的”。
  目前,供水行業企業的虧損情況十分突出。據相關統計顯示,2009年,全國供水行業仍處于虧損狀態,利潤總額為-16.88億元,凈利潤為-19.13億元,分別比2008年減虧30.79%和23.42%。全國有16個省份供水虧損。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不能再簡單以成本作為唯一基礎,還需體現水資源價值。“消費者支付形成水價收益并非完全歸水務服務企業,企業獲得的收入部分仍然需要依據其服務水平和服務成本而確定,并接受政府監管,而多出的部分,相當于‘水資源公共基金’,由政府應用于水資源的保護、管網的更新、生態恢復以及弱勢群體的補貼等方面。”
  據中國水網研究顯示,中國水價占居民支付比例不到1%,世界銀行的報告提出的國際通行標準是3%~5%,越缺水的地方比例越高。
  何文盛則認為,在核算監審水務企業的成本時,應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他指出,目前國內采取這一方式的地方較少。
  “我認為一定要引入第三方,供水作為公益事業,它天生具有排他性。你難以從市場中找到定價作為參考,定價環節引入第三方,可作為外部的制約。”何文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若非如此,因企業跟政府簽訂了特許經營條約,可能會“年年喊虧損,因為成本增加的因素。這對政府和消費者都是不公平的。”
  當前,由于成本僅由供水企業單方提供,無疑很難避免虛報成本等現象。蘭州市2009年就對蘭州威立雅的調價剔除掉一些成本。
  李發庭表示,供水企業提供的成本表,監審過程中并不完全采用,“我們監審下來,差距一般都在一角以上,它(供水企業)算得寬、算得多,出差費、接待費等費用比較多。”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