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1日,第三方平臺“第一網貸”公布的“全國P2P網貸綜合年收益率”(簡稱“網貸指數”)走勢圖出現一根巨大的陽線,當日行業收益率比前一日上漲超過4個百分點。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當天都紛紛致電第一網貸詢問情況。
經查實,當天網貸指數“暴走”主要是網贏天下大幅提升行業收益率,拉升了網貸指數。其實,這正是網贏天下引發“網貸行業地震”的前兆。
去年9月份,運行短短四個月的網貸平臺網贏天下正式宣布停止服務。4個月期間,該平臺積累了7.9億元成交金額。停止服務之后,網贏天下的實際負責人鐘文欽去向不明,投資者血本無歸,引發了維權事件,網貸行業的倒閉大潮也由此開始。
網贏天下成立之時看上去股東實力雄厚,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并自稱是一家擬上市公司的旗下公司。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說,網貸平臺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成立4個月即“閃電倒閉”的概率并不高,因為可以借新還舊緩解流動性壓力。
網貸之家總經理朱明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網贏天下之所以迅速倒閉,主要是由于其老板不懂金融,給投資者收益率太高,而且吸儲手法粗糙,被很多投資者發現了“自融”的問題。投資者發現問題之后,網贏天下交易量萎縮,為了“賺回人氣”,網贏天下只好提高收益率,最后演變到發的標越來越短,還款壓力越來越重,直至倒閉。
其實,網贏天下年化收益率異動在2013年6月份就有所顯露。6月27日至29日和7月21日,網貸指數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第一網貸表示是由于受到了網贏天下影響。網貸之家的數據則由于樣本因素未受影響。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6月27日網贏天下成交額高達2640萬元,平均收益率為70.61%,到了29日交易量萎縮至400萬元,收益率為49.01%。7月21日,其交易額從20日的200萬元暴漲至2450萬元,收益率從20日的40.55%漲至45.38%。
正是7月21日,導致第一網貸當日網貸指數上漲4個百分點以上,達到了29.85%。
業內人士認為,去年部分網貸平臺在倒閉之前都影響到了網貸指數的走勢,目前部分第三方平臺的指數對風險有一定的預警作用。但是隨著指數容納的平臺越來越多和算法的修改,預計此后單個平臺的異常對指數走勢的影響會越來越弱。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眾多第三方平臺在做網貸行業的數據統計,其中深圳地區就有網貸之家、第一網貸、網貸天眼等。但是三家平臺對同一項目的統計數據都并不一致,例如月交易量上億的平臺網貸之家和第一網貸的統計數據就相差十幾家。
業內人士透露,從目前的技術手段和行業現狀,要保證網貸統計數據百分之一百準確幾乎是不可能。例如,紅嶺創投、人人貸等平臺給第三方平臺開放了數據接口,統計這些平臺的數據不會產生誤差。但是其它平臺的數據則需要第三方平臺研究員自己抓取,這部分數據容易出現偏差。更讓研究員郁悶的是,網貸平臺抓取到的數據中,免不了會夾雜著假標等信息,使得統計數據難以百分百精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貸行業的統計數據不單反映出了網貸行業的現狀,也是市場化利率的一部分,對研究宏觀經濟也有一定的價值。“與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同的是,陌生人之間的P2P網貸利率完全受市場自發調節,當資金緊缺時,利率提高;需求疲軟時,利率下降,可以說在無形當中形成了利率市場化的雛形。”第一網貸負責人胡爾義對記者表示。
“當然,P2P網貸對實體經濟的融資還遠未成氣候,P2P網貸形成的利率還不足以沖擊銀行的非市場化利率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利率。只有P2P網貸融資足夠大,輔之以健全的法律體系、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和風險評估機制,利率形成機制才有市場化可言。從這個意義上看,推動P2P網貸市場的發展,有倒逼利率市場化的作用。中國P2P網貸指數發布的意義在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逐步把利率形成機制推向市場化軌道,最終形成利率機制市場化。”胡爾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