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大超預期。央行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遠超去年12月的1.23萬億元,創單月規模歷史新高。而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更是達到1.32萬億元,創近四年來最高水平,同樣明顯高于去年12月的4825億元。銀行業專家表示,金融業不斷增加的流動性需求,加速了社會融資規模的擴張。
關注點一
融資規模與貨幣發行規模有關
初步統計同時顯示,2014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為2.58萬億元,分別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33萬億元和399億元。
“社會融資規模創新高,跟貨幣的發行規模有關系??梢钥吹綇娜ツ甑浆F在,我國GDP增速有所放緩,而M2廣義貨幣的增速保持穩定。”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表示,M2的增加使得貨幣供應比較寬裕,也表現在融資總規模方面。
趙錫軍的說法得到了數據印證。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末,M2余額112.3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0.2個和2.7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改革力度和市朝程度不斷加大,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也在不斷增加。原來一家金融機構就能完成的簡單業務,現在可能分為好幾家機構,經過更加復雜的環節,通過很長鏈條才能完成。
“比如說以前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給企業,一家銀行就能做,但現在可能變得更復雜。”趙錫軍舉例說,目前融資流程逐漸轉變為由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出售給投資者,拿到錢以后再把理財產品和信托投資公司的信托產品對接。錢到了信托公司,再與某一家地方融資平臺對接,變成地方融資平臺的資金,最后再分解到各個企業和項目上。
“在這一過程中,原本參與者只有一家銀行,但現在有了三家金融機構,這意味著原來只有一家金融機構需要保持流動性,但現在變成了三家。”趙錫軍表示,多出來的流動性需求,就表現為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
關注點二
狹義貨幣“失速”未來或將回升
值得關注的是,1月份狹義貨幣供應量M1狹義貨幣同比增速出現了驟然下降的“失速”現象,引起了專家的關注。
1月末,M1余額31.49萬億元,同比增長1.2%,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8.2個和14.1個百分點。“M1由現金和活期存款構成,與經濟活力關系比M2更密切,突然失速這么多,很值得警惕。”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范劍平針對M1失速提出了多個問題。
“是被高息理財產品擠干了企業活期存款?還是企業根本沒有近期投資計劃,因而活期資金極少?”范劍平表示,M1增速同比下降8.2個百分點,這是他從未見到過的猛烈“失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認為,企業年初貸款需求旺盛、銀行傾向于早放貸以及上年末的部分貸款需求延遲發放等因素,共同導致1月信貸投放較多。企業節前集中發放獎金導致企業存款下降,節前活期存款轉為短期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則導致活期存款減少,因此1月M1增速下降主要是短期、季節性因素所致,未來會有所回升。
關注點三
貸款激增因銀行愿掙全年利息
針對新增人民幣貸款創近四年新高,趙錫軍表示,每年的1月,人民幣貸款迅猛增長已成為固定動作。
“每年第一個月,銀行通常貸款都是最多的。因為商業銀行放貸每年都有一定的額度,這個額度在1月用出去,和在12月用出去,效果完全不一樣。”趙錫軍說,因為如果在第一個月放出去,銀行可以賺全年的利息,為了多掙利息,銀行自然愿意在年初多放貸款。
此外,部分商業銀行儲備了一些去年的項目,今年拿到了新的額度后,馬上發放一月的貸款,以彌補去年的一些項目沒有放貸的缺口。
但這一現象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在1月17日舉行的2014年人民銀行貨幣信貸工作會議上,中國央行明確指出,1月份以來,貸款增長較快。金融機構要合理安排貸款投放節奏,防止資產過快擴張。
2013年12月,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年表示,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2014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松貨幣政策。
數據一覽
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末,我國本外幣貸款余額78.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73.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比去年末高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2萬億元,同比多增2469億元。
存款方面,今年1月我國人民幣存款有所減少。1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106.3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人民幣存款余額103.4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分別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低2.4個和4.7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