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省的非基本藥物招標(亦稱‘常規標’)相對滯后,而當常規標的招標進入密集期后,藥企面臨的價格壓力便會凸顯,因為在招標時普遍會出現藥品價格下降局面,而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在今年出現。”昨日,瑞銀證券董事季序我在2014年瑞銀大中華研討會間隙向早報記者表示。
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的藥品。通常情況下,非基本藥物招標所針對的藥品是《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俗稱“醫保目錄”)中剔除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下稱“基藥目錄”)重合的部分,部分省市還將一些非醫保藥品納入招標范圍。
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的藥品。通常情況下,非基本藥物招標所針對的藥品是《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藥品目錄》(俗稱“醫保目錄”)中剔除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下稱“基藥目錄”)重合的部分,部分省市還將一些非醫保藥品納入招標范圍。
季序我稱,做出此判斷是對照了2010年的情況,由于2009年基藥目錄的出臺,各省招標部門的工作圍繞著基本藥物開展工作,使預期在當年進行的部分省區常規標的招標延后到2010年進行。2010年前三個季度整個醫藥行業增速非常快,但從當年四季度開始,醫藥行業增速迅速放緩,今年面臨的情況非常相似。
2013年3月,新版基藥目錄發布,共有520種藥物入圍,而現行的國家版醫保目錄為2009年11月頒布,共有藥品2151種,而在此基礎上,各省對于醫保目錄進行了相應的增補。行業估算,新版基藥目錄中的藥品基本進入各地增補后的醫保目錄之中。
瑞銀報告稱,2013年常規標招標真正進入狀態的地方僅有吉林、青海、山東和廣東,但四省的招標速度也很緩慢:實際上廣東還沒有完全開始,吉林也是剛開始啟動,山東做到一半,真正完成的只有青海一省,但青海因為市場規模比較小,對行業影響不大。
美國咨詢公司Frost&Sullivan中國區醫療行業首席咨詢師黃東臨則告訴早報記者,各省市常規標招標雖然分開,但藥企對價格壓力的擔心還會來自另外一種情況:中標某省的價格被壓低,則會破壞該企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價格體系,因為有些省的招標是以周邊省或者先進的典型省份的藥品中標價為參考。
拋開招標因素不談,實際上部分種類的藥物將會面臨國家發改委降價的風險。瑞銀報告稱,2009版醫保目錄的西藥部分已經完成降價,現在只剩下中成藥未降價,而且國家發改委對于中成藥的降價醞釀已久,市場預期降價幅度在10%到15%的水平,部分品種超過25%。
此前,從1997年10月到2013年12月,中國已針對不同品種的藥品進行了3輪共32次調價,其中29次為降價調整,僅有2次對政策嚴格管控的麻醉、精神類藥品部分品種和1次對單獨定價18個品種的藥品做上調價格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