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報道,監管機構日前明確要求,今年農村金融機構房地產開發貸款占比要在上年基礎上持續下降。同時,動態排查涉房貸款風險是今年銀監會各派出機構的工作重點之一。由于層層嚴格監管以及配合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多家銀行已開始有意控制今年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和增速。
接近銀監會的人士透露,銀監會正就房地產信貸中的土地儲備貸款、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制定工作指導意見。一直以來,監管機構對房地產貸款風險保持高度警覺,控制規模、加強涉房信貸風險排查、加強壓力測試是監管的主要方式。
有房地產企業人士反映,獲得銀行房地產貸款變得困難了。“有些銀行可能是為了配合地方房地產調控,也可能確實額度有限,3月底一度暫停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
一位農村金融機構人士表示,今年銀監會明確要求壓縮農村金融機構的涉房貸款規模占比,原則上只降不升。“這導致開發商只能再次轉向成本昂貴的信托或私募股權的融資渠道。”
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能力相對薄弱,如果不從規模上進行控制,此類機構容易產生放貸沖動,從而滋生風險隱患。
截至2012年末,我國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超過12萬億元,占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9.2%。曾經作為地產商最重要資金來源的銀行開發貸,近年來占比不斷下滑,而銷售回款的占比逐漸上升。
對于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接近監管機構的人士表示,目前整體風險可控,不會出現大面積違約情況,更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其理由是:一是房地產貸款的總量不大,僅占各項貸款的19.2%,遠低于其他國家水平;二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按揭率低,大部分貸款已還款8年以上,且近年來房產市值穩定,借款人的還款意愿較強,目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僅為0.28%;三是房地產開發貸的發放審慎,且貸款成數僅為房地產市值的60%左右,不良貸款率不到1%。
某地方銀監局人士表示,今年要繼續做好房地產貸款調控,引導銀行通過盯重點項目、盯重點開發商、盯市場行情變化,加強對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動態風險排查,密切監測房地產信托項目到期兌付風險。(財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