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額寶、特斯拉、小米,讓你想起了什么?近日,在2015中國it市場年會上,ibm高級副總裁兼中國開發中心總經理王陽提及這3個案例,認為是互聯網從消費者層級走向產業層級的3個縮影。
與王陽觀點一致,賽迪顧問總裁李樹翀認為,如果將互聯網的轉變延伸到更宏觀的層面,整個it生態圈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余額寶、特斯拉、小米等,僅僅只是這個冰山開始融化的一角。
it大生態正在形成
根據賽迪顧問的分析,經過未來幾年的發展以后,it市場結構將發生非常大的變化,預計到2017年的時候,it硬件在整體it市場當中的份額,將跌破50%,而it服務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4.3%。
李樹翀認為,上述數據受到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3種驅動力量—大數據、互聯網、開源—的影響,而且,在這3種驅動力的作用下,中國it產業正在邁入“大生態”時代。
“大生態具有form特征:it技術和產品的形態正在從小融合變為大融合(fusion),it產業生態的主導模式正在從半開放變為全開放(open),各個產業生態個體之間的關系正在從弱關聯變為強關聯(relevancy),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從單方向沿著價值鏈傳遞逐步變為相互的、多方向傳遞(multidirection)。”李樹翀指出。
融合是多方面的。在李樹翀看來,it行業和眾多行業開始進行廣泛的融合,如金融、教育等;it與個體生活也在進行多維度的融合。另外,it技術和其他跨領域的技術也開始交融,如生物、材料、新能源技術等。
在走向大生態的轉型中,各類企業也越來越開放。比如,ibm推動了openpower聯盟,進行大生態的建設。
在開放和融合的趨勢下,it產品的角色發生了變化。“it產品此前主要是作為一種生產工具,讓客戶來提升生產和管理效率,現在和以后it產品將與各行各業產生更緊密的聯系。”李樹翀判斷道。
在大生態激發的大市場中,傳統的單維鏈條生態體系正在解構,越來越多的it廠商正在積極構筑更為多元、開放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李樹翀認為,it業將表現出七大趨勢:新概念逐步轉化為市場,“云物大智移”實現務實發展;互聯網市場進一步分化,工業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潛力巨大;智能制造推動兩化融合,it和互聯網融入工業全領域;人工智能進入普及階段,更多跨領域新技術融入it應用;信息安全問題持續擴散,安全應用市場呈“同心圓”結構;自主可控成為國家戰略,中國本土it企業強勢崛起;市場競爭模式正在改變,從平臺之爭轉向生態之爭。
為什么是現在
為什么it產業會從小生態走向大生態?很多人拋出了這個問題。而對富士通公司研究開發中心首席專家孫俊而言,恐怕還要加上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是現在?
it大生態理念的構建在歷史上也發生過。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大型主機技術發展的黃金時代,為提高后臺計算效率,以計算機為中心的技術獲得了革命性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遠程的機器連接起來構建出一個生態系統,變成了以網絡為中心、以商業流程為核心的狀態,重塑了各個產業鏈,這是生態系統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孫俊認為,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生態系統的構造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從技術角度而言,第三次生態系統的構建主要和通信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突破有關。”孫俊指出,這就是“為什么”以及“為什么是現在”的答案。
“隨著光通信技術發展,3g、4g標準的成熟和各類電信牌照的發放,過去10年間,通信速度提高了10倍,使得海量信息傳輸成為可能。”孫俊分析,“再加上以蘋果的移動操作系統ios和以安卓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生態圈的成熟,我們能把各類便利的服務拉到用戶和消費者面前,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技術前提。”
如何應對生態變化
“每一家企業都希望以自己為核心構建出一個生態系統,那么,傳統的it企業,在這個大生態系統中應該是什么樣的位置?”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楠拋出了這個大家都關注的問題:在這場巨變中,企業應該如何生存?
在這場“互聯網+”的熱潮中,互聯網化似乎成了傳統企業融入和適應it產業大生態進程的必經途徑。大部分人都在熱切探討:要融入這場大生態,就要學習小米公司等先行者,用互聯網的思維,甚至是移動互聯網的思維打造自己。
所有it企業都要變成互聯網企業嗎?業內人士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支持者王楠提出,傳統的it企業在這場浪潮中,要善于利用過去積累起來的商業邏輯,促使傳統行業互聯網化,同時構建企業自身的全產業生態環境。
東軟集團就早已將觸角伸到了醫療健康產業。
“哪怕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但是只有一個停車場,車位還是只有這么多,可能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讓大家看到還有多少空車位,但解決不了車位數量有限的問題。同樣,如何才能讓醫生的數量從有限變成無限?”王楠提出,可以把醫生的知識數據化,通過大數據和后臺,讓人們更好地獲取醫生的服務,解決資源缺少的問題。
王楠認為,東軟公司在醫療健康方面構建的這套體系適用于醫院、保險公司和醫療廠商,也能適用房地產開發商、物業公司等。
孫俊則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他認為,目前it大生態圈處于剛開始的構建階段,現在主要是為參與者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如何把最新的技術和各個行業結合起來,實際上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我覺得這個轉變的過程才剛剛開始,it產業大生態難免呈現出多樣性,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必須互聯網化,各個企業都要發揮長處,在大生態中展現各自的作用。”孫俊強調。
《中國科學報》(2015-03-24第8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