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市場有傳聞稱,百度將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快錢,收購金額高達20億元。對于這則消息,百度和快錢均不予置評。
事實上,百度收購快錢的傳聞并非空穴來風。近年來,BAT都加緊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布局,但相比于阿里和騰訊,百度始終顯得有些滯后。其“百度錢包”仍在推廣期,并未占有影響市場格局的份額。一旦收購快錢,百度可以彌補自身在金融支付領域的短板。另一廂,在整個生態產業圈中,支付擔當的是重要的最后一環的角色,所有類型的交易行為,都要通過支付來實現。因此,百度收購第三方支付,可以看做是一個戰略性的舉措。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3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年度報告》,按照交易規模計算,快錢位列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第4名(6.7%),前三位分別為支付寶(48.7%)、財付通(19.4%)和銀聯商務(11.2%)。
彌補百度的短板
在BAT三巨頭中,只有百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顯得落后。
如今,螞蟻金服(原阿里巴巴小微金服)已經擁有了龐大的互聯網金融體系,余額寶有著超過5000億的規模,招財寶面向P2P領域;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理財通也在野蠻生長,通過微信紅包等推進的微信綁卡已經僅次于支付寶。而小米和京東,也擁有了互聯網金融的不錯開局。
從去年起,百度也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連續推出了“百發”和“百賺”兩個理財產品,并且大力推廣百度第三方支付百付寶,還將百付寶升級為“百度錢包”。但相比于阿里和騰訊,百度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拓展始終有些慢,在第三方支付領域也顯得較弱。盡管已經擁有了百度錢包,但其市場規模并不大,遠遠遜色于支付寶和財付通。百度的理財產品在推出后也十分熱銷,但它既無法像支付寶那樣擁有龐大的電商基礎,又不能像微信支付那樣通過爆款產品“微信紅包”來引發持續熱捧。
“應該說,百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百度涉足這塊比較晚,百付寶才推出不到兩年。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技術、產品、銀行體系的對接、商戶的合作,都是需要長期積累的。”互聯網投資理財平臺“錢先生”CEO張巖向記者表示,“快錢成立了10年,無論是業務規模、服務質量還是與商戶長期的合作關系,對百度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在他看來,如果百度收購快錢的消息得到證實,那么百度是典型的“以資金換時間”。
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如果按交易規模計算,2014Q3中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份額中,支付寶占比49.2%,財付通占比19.4%,銀商占比11.6%,快錢占比6.9%,排名第四。而在另一份線上線下支付綜合實力榜單中,快錢同樣位居第四。
眼下,快錢已經形成了覆蓋線上、線下、移動等各類支付場景的完整的產業形態。事實上,2005年7月,百度即與成立不久的快錢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后者為百度的“按業績付費”及“電影搜索”等業務提供在線付費平臺,向百度的客戶及消費者提供諸如銀行卡交易、在線付費以及查詢交易數據及歷史記錄的賬號管理服務。
業務整合之辨
不難發現,BAT的角逐正逐漸從原生互聯網轉戰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巨頭們眼下更多地圍繞互聯網金融生態圈進行布局。在張巖看來,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原生互聯網的弱點在于,用戶的轉化率不高,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比較有限。”張巖表示。換言之,在原生互聯網產品下,用戶的商業價值不夠高,從點擊量到商業價值的轉化不夠好。“布局互聯網金融后,BAT以流量為中心的業務就能和資金流進行互補。”
對快錢而言,公司過去更偏向于做后臺的基礎設施。個人用戶使用快錢服務時,并不用注冊快錢賬戶。也就是說,快錢更像是一個“輕薄”的平臺,不掌控終端用戶。假使被百度收購,快錢便可能更好地接觸到終端用戶。
另一廂,快錢擁有大量的商戶合作伙伴,如果百度收購了快錢,那些商戶便可能通過快錢而獲得百度的流量支持。百度加上快錢,也可以為商戶提供流量導入、金融支付等一系列的服務。
據了解,快錢已準備進軍C端市場,而具體的戰略尚在制定中。有知情人士稱,C端市場的客戶增長、交易數量增長都比較快,而B端市場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增長空間已經有限。
即便如此,百度和快錢若要整合,依然會面臨不小的挑戰。有業內人士表示,此前雙方面對的客戶群還是不太一樣,百度的業務大多數是個人的C端業務,而快錢的業務主要涉及B端的商家市場,雙方若實現收購,未來的業務如何整合是個問題。
此外,張巖認為,金融的本質是安全、穩定、低調,而互聯網講究的是快速與客戶體驗。因此,一個強調速度與變化的企業與一個專注于后臺基礎建設的公司,應該怎樣磨合雙方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是亟需考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