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IT外企輝煌難再 裁員潮襲來

IT外企輝煌難再 裁員潮襲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8-23 08:16  來源:騰訊科技  瀏覽次數:46

 IT外企在中國的輝煌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就在近一個月,微軟、諾基亞、思科、IBM、甲骨文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裁員。突如其來的裁員如同一顆顆炸彈拋向了無辜的員工。這些消息確實令人悲傷,但并不意外。多年以來,高科技行業的外企裁員就像燒烤、泳池和放松總是和假期相伴一樣,會因業績、戰略調整等原因成為標配和傳統。

自然,對于一心享受外企高薪、安逸的外企員工來說,一般只有在因戰略調整批量裁員時才會離開。無論是谷歌收購摩托羅拉,還是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之后,一大批中國區員工都死守到最后一刻,甚至以抗議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多半最終領取補償之后,再謀新出路。即使業績向好,“外企40歲”的魔咒籠罩之下,被裁的風險和晉升的天花板一直存在。也許不甘歲月的消磨,或者提前預知結局,有一些人主動在人生最好的時候選擇離開外企,創業或者在民營企業里任職。

他們或者自己選擇創業,甚至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比如于剛和劉峻嶺從戴爾離職做了一號店,也有正在創業的艱辛路上,如,SAP中國區銷售總監史彥澤離職做CRM銷售軟件“銷售易”。也有的幾經折騰,還沒有成功,比如思科中國區大客戶部戰略總監張揆,正在重啟創業。也有人在多年外企生涯之后,因著豐富經驗進入民營企業任職,如俏江南高級銷售總監趙錫剛,正用互聯網O2O的方式方法一點點地讓這個傳統的中餐連鎖企業變得更互聯網化。

當失去了保護殼,優越感褪去,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離開井然有序的生活和后續秩序重建自然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和過程:這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好的方向和機會,以及恰到好處的時機,甚至可能還需要一些運氣,以及勇氣。

曾經

趙錫剛用“刻骨銘心”來形容他在外企的工作生涯。

在多數人來看,"外企"主要是那些總部在歐美,實力超群的世界500強企業。他們擁有悠久歷史,優厚的薪酬福利和完善的西方化管理。外企工作的人通常在優越的環境中,拿著不菲的薪水,過著精致的生活,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

2003年-2004年,趙錫剛曾外派到美國HP總部工作。他發現,在美國總部,老板的性格、工作方式和管理風格和中國的民營企業老板其實類似, 很多時候都是老板“一句話的事情”,決策在美國法律體系范圍內的自由度很大。

但這些企業到了中國區,就完全變了。中國區作為IT外企的分支機構,主要承擔服務、銷售職能和戰略執行,更重要的研發和戰略決策都在總部進行。雖然這些外企一再試圖本地化,中國區從上到下的權力依然非常小,每個人的職能切分的很細。為了保證中國區運作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外企中國區的管理十分精準規范。

這樣的運作機制造成了兩種現象:中國區員工很難熟悉總部的戰略軌跡,往往是收到郵件才知道總部戰略,也少有人熟悉整個公司的運作狀態,類似盲人摸象。另一面是,重復的在自己職責和能力范圍內做些工作,輕松和安穩,但所謂的安穩,只是一種幻象。甚至認為,外企就是這樣的。

于是,很多人這樣形容外企的工作:“重復性”、“螺絲釘”和“買辦的生活”。

離開

因為中國區權限和整體戰略執行的問題,中國區的負責人往往為外國高管擔任,中國區的中層管理人員的晉升變得非常困難。

六七年前,張揆所在的思科中國區業績斐然,他在思科中國區一路平步青云。在做到中層管理職位之后,他發現,再往上晉升到中國區副總裁這一級,作為中國背景的“土炮”已經非常難了。2007年前后,思科中國區能對外宣稱副總裁的人不過幾個人,現在思科中國的員工多了,能夠稱得上副總裁的也不過20個人左右。

在思科中國區待了8年后,他拿著自己多年的積蓄扎進了移動互聯網LBS的創業。2011年,他做了一個基于位置LBS的移動互聯網產品“身邊”,在當時,街旁等LBS簽到產品或者銷聲匿跡,或者尋求轉型,身邊作為新產品更缺乏競爭力,由于資金、運營等問題,到了2012年8月,他只好暫停運營“身邊”。近兩年的時間里,他一邊和朋友做些云計算的代理生意,一邊琢磨LBS產品到底怎么做。最近,他告訴騰訊科技,他發現LBS本地服務還有一些機會,正籌備重新創業。

除了外企的職業天花板,史彥澤選擇離開外企的更大因素在于業務自身的痛點。

在創業前,他的職務是SAP中國區銷售總監。這是一家專門做企業軟件的公司,史彥澤卻發現,SAP的銷售人員并不喜歡使用自家的CRM軟件。這讓他感到十分郁悶,研究下原因

發現,傳統的CRM軟件購買都是老板覺得可以買就買,對基層銷售人員是否適用的考慮卻很少。基層員工一天都在外奔波,手機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對他們更為合適。2011年,他選擇了離職創業。到今年,他已經創業兩年,已經拿到紅杉資本的B輪投資。最近,他在戴爾的前同事,EMC中國區電信銷售總監鄧翔加入了銷售易,幫他分擔部分銷售工作,他感覺比以前輕松多了。

相比較這兩位創業的“苦逼”生活,趙錫剛選擇了加入俏江南擔任高管。在加入俏江南之前,他曾經在惠普和安永會計事務所工作。因為熟悉資本運作,在俏江南謀求上市和股權變更過程中,他曾是主力操盤手。如今,在俏江南日常運營上,他現在整天思考,如何通過互聯網手段給俏江南帶去新的營收。

時機

折騰了幾年,張揆說自己不后悔,唯一后悔的事情是,“出來晚了”。

他設想,如果出來再早一點,機會會更多。比如2005年,那時互聯網剛剛開始,遍地是機會。即使后來幾年離職,“早出來半年,哪怕早一個月,往往就不一樣。互聯網惡戰兇猛,晚出來一會,曾經有的機會很可能被填滿了。”張揆說。

和張揆的離職時間和經歷比較像的是樂貨網的蔡虎。“不同的是我是中層干部,人家離開時是已經是中國區高層。” 張揆調侃。

蔡虎同樣在外企工作,先后在德州儀器和施樂,在施樂時已經是中國區的高層。2009年2月,蔡虎加入百度,任百度聯盟總經理,后來,借著百度的資源,蔡虎進行了百度體系內的創業愛樂活,不過,這次創業并不成功。2014年初,蔡虎再次創業,這次做了社會化電商樂貨網,他擔任董事長和CEO。

史彥澤自我評估自己離開外企的時機是“剛剛好”。 他感覺,過早的話移動互聯網B2B業務不成熟,過晚,這個領域也許沒有機會。在2011年,在戴爾、SAP工作多年以后,有了經驗和積蓄,創業比以前有底氣。

2011年,他離職創業時,移動互聯網大潮剛剛開始,在面向用戶端的創業已經有很多,包括美麗說、陌陌、唱吧等,但面向企業級的移動互聯網創業還非常少。在創業初期,他發現風投對B2B的業務也并不感興趣,但隨著移動互聯網創業到了“深水區”,紅杉等風險投資也開始關注B2B的公司創業,他順理成章拿到了投資。


?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