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IT互聯網 » 互聯網金融之:新秀百度,強勢阿里,蓄勢騰訊

互聯網金融之:新秀百度,強勢阿里,蓄勢騰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5-14 10:42  瀏覽次數:47
  近年來我國的實體經濟一直處于相對疲軟的狀態,經濟空心化的現象日益明顯。反觀金融卻是另一番景象,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2中國500強發展報告》中顯示:5銀行的利潤超過272家制造企業的總和。另有統計表明互聯網BAT三巨頭2012年凈利潤的總和居然遠遠低于地方性的上海浦發銀行,就更別提工農中建交了。難怪連民生銀行行長洪崎都曾表示“銀行利潤那么高,有時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互聯網正在實現對各行各業的顛覆與重塑,金融則是其中之一。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金融逐漸成為業內最炙手可熱的話題,因此有人將這一年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今年下半年以來,互聯網金融更是持續升溫,各種形式的創新不斷出現,那么這其中可能存在泡沫嗎?我認為還是要把握一點,即金融要服務于實體,不能成為無本之木。互聯網金融的形式可以是多樣化而且創新的,但一定還是要嫁接在實體之上。馬云提出了“平臺、金融、數據”,正是因為看到了平臺之于金融的基礎性作用。
 
  基于這樣的邏輯,我更看好基于平臺并服務于平臺內生態的互聯網金融。只要有足夠大的平臺就有可能衍生出有效率的互聯網金融,我們看到銀行涉足電商也是此理。因此在這一領域,不管是對于作為新秀的百度,還是已經蓄謀已久的阿里,亦或是動作并不太多的騰訊,都面臨著極大的機會。表1對BAT互聯網金融的概況做了一個簡單的橫向對比,下面我們逐一解讀。
 
  BAT三巨頭掘“金”路徑解析
 
  新秀百度:依托搜索優勢,快速疾進
 
  今年下半年以來,百度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力節奏明顯加快,整體布局也是逐漸浮出水面。這里面既有傳統的金融搜索流量變現,又有以交易為核心的閉環金融體系打造,也許還不乏金融全產業鏈布局的野心。
 
  2013年5月,李彥宏在百度聯盟峰會上發布了一年一度的趨勢觀察,力陳互聯網將加速淘汰傳統產業。之后的6月份,百度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首次成立面向消費者收費的“前向收費業務群組”(以往百度的用戶產品主要任務就是帶流量,百度幾乎沒有涉足過向網民收費的業務),并把原有的網頁搜索部、網頁搜索產品市場部、商業運營體系、銷售體系組成新的“搜索業務群組”,以提升搜索業務的協同效應。
 
  在此之后,百度金融領域布局的節奏明顯提速,一系列的新聞也被先后曝出。
 
  2013年7月10日,“百付寶”(已更名為百度錢包)獲得了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這是百度推出的在線支付服務平臺。兩個月后,百度推出“百度錢包SDK”,切入移動支付領域,主要用于游戲內支付。據說百度的移動端支付工具也在研發當中,很快就將推出。
 
  8月,百度低調上線金融頻道百度金融測試版。此外,市場上也傳言百度正在和不久前完成巨額融資的金融垂直搜索網站融360洽談深入合作。值得關注的是,包括百度錢包在內的百度金融,作為重要探索方向,都是由風頭正勁的移動?云事業部牽頭。
 
  9月24日,百度宣布在上海嘉定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目前可以提供的貸款額度為3億元,預期后續將會繼續增資。3億的資金量不大,但確是百度探索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的重要一筆。
 
  進入10月,百度宣布“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臺”即將上線,并且聯合華夏基金聯合推出首款理財計劃“百發”。“百發”其實就是百度版的余額寶,不管是從產品形態還是收益率來看瞄準的都是余額寶。據悉,為此李彥宏還親自和華夏基金的老板會談過。雖然我們看到在監管層面“百發”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作為百度金融中一環的“百度理財”已經浮出了水面。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里,百度金融可謂是到處落子布棋,連連出手。至此,百度金融的整體布局也逐漸清晰起來。目前百度金融主要有三大服務體系:面向金融客戶的流量分發(據悉內部稱這一項目為“金融知心”)、面向小微企業的百度小貸以及面向互聯網用戶的“百度理財”。
 
  相比另外兩個巨頭,百度涉足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優勢自然是搜索和技術,這也使得百度在流量分發的“金融知心”和百度理財兩項業務上將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我們首先說“金融知心”。搜索是百度的傳統項目,百度今年在知識圖譜、知心搜索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新,一些產品也已經面世。強大的越來越個性智能的搜索技術可以實現金融需求和供給的智能化匹配,實現有效地流量分發,這對金融客戶來說無疑會非常具有吸引力。
 
  “百度理財”則是面臨著機遇與挑戰。百度擁有信息的入口,基于對海量用戶檢索請求的大數據分析,很容易了解理財的熱點和網民的需求,因而也更容易針對性地推出或推廣相應的理財產品,這是百度獨有的優勢。不過,理財是一個交易的閉環,需要以支付工具作為載體,因此第三方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的活躍用戶數將非常關鍵,而這方面目前并不是百度的優勢。這幾日“百發”的瘋狂推廣,“1分支付三重大禮”主要的目的也是想喚醒足夠多用戶對百度錢包的注意。百度錢包是百度理財的戰略重點,也是百度理財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手握近70%的搜索流量和國內數一數二的移動分發渠道,百度錢包市場份額的拓展還是應該有所期待的。此外,對于理財產品百度畢竟是初入者,金融又是強監管的領域,如何在創新與監管之間、收益與風險之間做好平衡也是百度面臨的一大挑戰,不過這也是三巨頭都會面臨的問題。
 
  “百度小貸”的業務模式與阿里相似,依托的是平臺上數以百萬計的長期廣告客戶、開發者以及合作伙伴。不過百度對這些企業的綁定和了解的深度不及阿里,業務模式的探索也許還需要一些時間。百度當前需要做的是在業務的推進過程中,將與中小企業的合作關系和信任數據化,搭建一套適合自身的信用評估體系,逐步實現需求的自動化匹配,從而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金融知心、百度小貸、百度理財顯示了百度金融布局的三個重要方向:互聯網金融流量分發平臺、小微企業的互聯網融資平臺以及互聯網用戶的個人理財中心。這些業務是從百度的傳統優勢出發,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聯網為金融企業和用戶服務,其中互聯網因素占有很大的成分,承擔的也更多是傳統金融領域的補充。那么百度金融再繼續向前走呢?會不會向更深度發展,切入傳統金融領域并嫁接互聯網思想?百度金融會不會在內部進一步升級,打造一個與搜索齊名的綜合金融集團,改變目前以搜索為核心的業務結構?看看阿里,我覺得這一切也并非沒有可能。
 
  強勢阿里:多業務線齊嘗試,小貸業務優勢明顯
 
  互聯網金融熱潮的興起與阿里巴巴有莫大的關系。2012年9月,馬云將阿里巴巴未來的戰略重點定義為“平臺、金融、數據”,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序幕就此拉開。此后阿里巴巴動作不斷,布局新業務、推出新產品與調整組織架構多項工作并行。
 
  關于阿里金融的布局我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十年風雨路 詳解“阿里號”金融戰艦》中已經描述得很清楚了,當時傾向于認為阿里金融的布局重點還是單純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做好傳統金融的補充,為生態內的互聯網用戶和網商服務。但是從阿里金融最近的動作來看,涉足傳統金融領域并在其中嫁接互聯網思想顯然也是其重點之一。
 
  目前,阿里金融的布局中既有自身已經漸成氣候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包括支付寶、阿里小貸等,也有向傳統金融領域的嘗試與滲透,包括融資擔保、資產證券化、互聯網保險、基金等。無論業務的類型和范圍,阿里金融還是始終圍繞兩條線進行: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金融,其中消費金融以支付寶為核心,通過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具有吸引力的理財產品,改變支付寶單純的支付工具屬性,使其向消費者的理財中心轉變,信用支付和余額寶是前期推出的兩款重要產品;小微企業金融則以小貸為核心,一方面擴大優質客戶的數量,另一方面通過擔保、資產證券化、信托乃至銀行等業務方向的探索找到適合小微企業更好的融資解決方案。對比百度不難發現,盡管瞄準的客戶群不同,但從業務屬性來看,百度的金融業務與阿里重合度頗高。
 
  基于自身的戰略考慮,阿里金融目前的策略就是多業務線嘗試,不管是基金、證券、保險,還是銀行、信托等,只要有可能都去插一腳,一方面是對各個業務的試水和學習,另一方面只有嘗試的多了才能實現更好地組合,從而保證資源搭配在一起更有效率。
 
  阿里金融無疑是三家企業里面走得最前的,這與電商天然地集合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有關。阿里金融的最大優勢就在于依托電商交易平臺的海量賣家,一方面這些賣家與阿里電商平臺實現了更為深度的綁定,阿里金融可以掌控他們大量的行為數據和交易數據;另一方面阿里金融起步較早,基于自身掌控的大量數據阿里巴巴已經逐步建設了相對完備的信用評估體系和風險控制模型,這對于信用貸款業務來說無疑是非常核心的。因此,目前阿里金融的最大優勢也在于小貸。
 
  不管是從組織架構還是從業務探索來說,三巨頭之中阿里對金融領域顯得更為強勢,也是因為自己想要的更多。這從其與天弘基金獨家合作推出余額寶并轉而控股天弘基金就可以窺測一二。
 
  蓄勢騰訊:用戶群體為先天優勢,目前動作不大
 
  在微信5.0整合財付通推出微信支付之后,騰訊互聯網金融的呼聲很高,其中更是有騰訊申請民營銀行這則被否認的消息推波助瀾。但在三巨頭之中,騰訊的動作其實并不多,金融產品和服務還未成體系。當然,也許它還在等待時機,也許還沒想明白如何切入,盡管如此騰訊在這個領域也著實有了一些積累。
 
  首先,騰訊是以會員增值服務、網絡游戲等作為核心盈利模式發展起來的,而這本身就涉及虛擬貨幣和虛擬交易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其次,依托QQ和微信龐大的會員體系、網絡游戲平臺以及電商平臺,騰訊的財付通成為僅次于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未來財付通不僅繼續承擔著為QQ、微信、游戲以及電商等業務打造閉環交易系統的責任,更是可以模仿支付寶向個人理財中心的角色轉變。市場已經在傳言財付通將推出類似于余額寶的金融產品。預計在阿里余額寶、百度“百發”的壓力之下,這樣的動作不會太晚,跟進指日可待。
 
  騰訊的用戶群是誰都羨慕的。QQ擁有超多7億的月活躍用戶,微信會員人數則已經突破了6億。QQ在電腦上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手Q和微信也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上打開最頻繁的應用之一。依托如此龐大的會員人數,騰訊去做一個金融產品的分發渠道應該沒問題,直接依托微信布局個人理財中心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其中的疑問在于金融畢竟是高風險行業,QQ又是比較低端的形象,分發的安全性保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微信則更多的還是承擔用戶的通訊工具,其越變越重的客戶端究竟能承載騰訊的多少夢想至今還是個疑問。
 
  對于當前熱門的消費金融和小微企業金融市場,騰訊并沒有過多涉足,但前期的業務積累使得其具備了這種可能,互聯網金融的戰場依然不能忽視騰訊的存在。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似乎對證券資訊業務的興趣要更大一些。繼騰訊收購益盟操盤手、推出騰訊操盤手,成功躋身股票軟件行業之后,2013年5月,騰訊財經聯合濟安金信共同完成并發布了騰安價值100指數,這是中國第一只由網絡媒體發布的證券市場指數。
 
  最后總結一下,在傳統互聯網時代,BAT三家分別依托搜索、電商和社交,打造了各自的帝國,雖然偶有邊界沖突,但格局基本變化不大。移動互聯網時代,邊界沖突已然加劇,三巨頭已經在生活消費領域劍拔弩張。作為生活消費外的另一重要場景,互聯網金融的競爭絕對不可避免,目前看,不管今天BAT各自棋落何處,各家都是從各自的優勢和專長出發,距離白熱化競爭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場賽跑才剛剛開始,后面創新、資源和布局等重重大考都在等待著他們。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