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為何是車聯網的主力?
無論是谷歌實驗中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是特斯拉的橫空出世,再到最近百度推出的CarNet,互聯網公司似乎成了汽車智能的主力,而汽車企業雖然也把速度更快的處理器和更大的屏幕放在了汽車上,但目前看來,它們似乎只是不斷改進的GPS導航儀而已。
用戶為何對智能汽車充滿期待?從我自身的體驗和感受而言,那就是現有的汽車廠商所配備的智能系統缺少生活類的服務功能,這點很像沒什么好應用的Windows Phone手機生態系統。

而且現有的汽車智能系統在交互性上也比較糟糕,你要進行一些復雜的操作,就必須停下車來。每當堵在三環上走走停停時,我非常希望車載智能系統能告訴我,離得最近的肯德基在哪,因為我已經內急得想要棄車飛奔了。但車載系統通常會不耐其煩地告訴你:“前方兩公里擁堵嚴重,請耐心等候。”
汽車廠商還沒有意識到,汽車是多么重要的互聯網接入口,通過這個入口,商家可以極為精確地獲知你住什么檔次的小區,經常光顧哪些購物中心,喜歡車法國菜還是海碗居炸醬面。但遺憾的是,汽車企業大多不擅長做互聯網服務。目前來看,未來車聯網的核心和中樞,將是蘋果CarPlay或者百度CarNet這樣具有互聯網思維產品的天下。
服務將是車聯網競爭的核心
一輛汽車簡單地連上網絡,這對現代科技而言,是極為簡單的事情。但在你獨自駕駛的過程中,要使用互聯網服務的話,就不得不皺皺眉頭——所謂的這些智能汽車系統不好用。
導航系統是很多汽車企業著力打造的智能系統核心,但指路只是用戶的初級需求,現在很多廉價的智能手機都可以完成這一功能,而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互聯網所帶來的便捷、舒適的服務。
百度地圖的導航并不精確,但現在我使用它的頻率越來越高,原因就是在于它將地圖功能與周邊美食推薦等非常具體化、生活化的元素緊密結合,而CarNet車聯網API接口的推出,其實就是靠整合百度已有的互聯網服務來吸引車企。
我認為嚴格意義來說,車聯網的主角并不是汽車,而是車主和互聯網服務。汽車只是起到了車主便利獲取互聯網服務的通道作用。汽車企業通常能做到讓車主“能用”互聯網服務的程度,但想做到“好用”,其實還是互聯網企業更為擅長。
本地化是大數據應用的基礎
在科幻電影中,男主通常像吩咐助手那樣告訴汽車他想做什么,那輛超級智能汽車就會給他一些專業的回復,有些甚至還略帶幽默感。而在實際生活中,要想在駕車時獲知附近哪些商場在做促銷,哪些團購大餐評價還不錯,其實需要大量的本地化服務和數據做支撐。
我個人認為比較理想的車聯網服務,在硬件上最好是國際化、標準化,而在內容上最好能夠實現本地化、精確化。在不遠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加入到車聯網服務的隊伍中。
帝王將相寧有種乎?平等是互聯網的基本特性之一,而車聯網應用本質上是互聯網應用的延展,所以在車聯網到來的時代,我們有理由期待中國的中小型互聯網公司能華麗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