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北京北四環外北美國際商務中心略顯局促的辦公室里,姚勁波草草地吃了個工作餐,給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擠出1個小時的采訪時間。
因為臨時決定赴美出差,姚不得不修改日程安排,因此離京前幾天的時間排得更滿。其實,自從創業開始,他已經習慣于這種狀態。

盡管一直在忙碌,但從他與記者對話時的神態,不難捕捉到發自內心的愉悅:公司股價表現良好,業務板塊推進有條不紊,增發計劃順利實施等都是支持的原因。
截至上一個交易日收盤,58同城的股價達到49.48美元,幾近是其17美元發行價的三倍。而在此前幾天,公司股價曾一度飆升至58.32美元——這距離58同城登陸紐交所僅僅過去了4個月。按照50美元的股價計算,58同城的市值已逼近40億美金,躋身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前十的行列,僅次于新浪、超過了搜狐等。
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市場推廣、大規模的產品研發和平臺的打造, 58同城選擇的這種既耗時間又耗資本的商業模式,注定了其成立后的8年的虧損。然而,這種狀態在2013年第二季度發生了改變。
“58是典型的由資本扶持起來的企業。”姚勁波說。用他的話說,資本對于58同城最大的作用是“讓我們活著”。而來自投資人方面的反饋,姚勁波在與投資人的溝通上尤為見長。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姚勁波講述了過去八年中和投資人相處的點滴:資本如何作用于58同城?姚勁波如何與投資人有效溝通?
賽富:發現了黑馬
2005年7月,姚勁波離開萬網,選擇將分類信息網站作為新的起點。當年的12月12日,58同城正式上線。這一年,他28歲。
在此之前,姚已創業兩次:2000年創辦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務網站易域網,同年9月被萬網收購;2001年9月與萬網的同事金鑫、李如彬共同創辦學大教育,該公司后于2010年在紐交所上市。
如今提到58同城,大家都會馬上想到姚勁波。更多人并不知道,58同城最初有三位創始人:姚勁波、個人站長出身的蔡文勝和現樂樂互動創始人林先珍。
在58同城成立早期,蔡文勝、林先珍在運營方面參與較多,而之后,蔡文勝、林先珍逐漸淡出。
最早發現58同城這個“鯊魚苗”的是賽富投資。
賽富的前身軟銀亞洲,其中國地區的投資由閻焱帶領的團隊負責。2004年底,賽富團隊從軟銀亞洲管理團隊獨立出來,次年賽富亞洲投資基金二期成立,規模6.43億美元。而投資58同城的基金即為該只基金。該基金投資的項目還包括:完美世界、雷士照明和怡亞通等。
有公開資料顯示,賽富90%的資金投成長期企業,僅有10%投早期企業或者團隊。賽富一直以來的投資風格是中晚期的公司,58同城是賽富投資組合中為數不多的早期公司之一。
在賽富投資(當時還叫“軟銀賽富”)的羊東找到58同城時,58同城還沒有注冊公司。在三個創始人中,羊東早前即認識蔡文勝和林先珍,因而,找到姚勁波并不困難。但在開始時,卻鬧了個笑話。羊東的拜訪電話打到58同城,接電話的女生告訴姚勁波“有個叫軟銀的先生找你”。這樣的烏龍,并沒有影響他們后續的合作。而在羊東和58同城的團隊見面,并在當時就確定了投資意向。
然而,據姚勁波回憶,當時,賽富對58同城考察了很長時間,卻遲遲沒有做出最終的投資確定。一直沒有得到結果的姚勁波在一個早晨跑到了賽富的辦公室,見到了正在吃早餐的閻焱。閻焱邀請姚勁波一起吃了早餐,邊吃邊聊,最終的投資決定在那天的早餐后完成。“他們很重視交流,要看你是什么樣的人。”姚勁波總結。
來自賽富基金的第一批150萬美元資金為58同城早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基礎。2006年,58.com黃頁板塊發布,正式進入黃頁廣告服務領域。并于當年實現日均訪問量40萬次,日均消息量10萬條,注冊會員8萬。
2007年,58同城拓展產品線。線下媒體《生活圈》加盟,58同城開始為商家提供網絡、雜志、無線等領域的廣告服務。在投資方看來,DM的業務盡管有點“反互聯網”,但并未覺得不靠譜,因而并未過于阻攔。
一年之后,盡管DM業務每個月會給公司帶來幾百萬的收入,但相應的是數百人的人員配置。管理團隊開始反思:互聯網公司是否要以這種方式做線下?姚勁波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最終決定砍掉DM雜志《生活圈》業務。
當時,58同城的錢也燒得差不多了,公司進入困境。姚勁波在這時找到了閻焱。“頭耷拉著抬不起來,問能不能再給點錢。”閻焱在記者的一次活動中回憶。時值金融危機,賽富內部對是否追加投資意見不一,但最終還是做出追加投資的決定。
根據招股文件,2007年8月和2008年5月,賽富分別向58同城再次注資79.1萬美元和250萬美元。其后,58同城啟動華南發展戰略,廣州、深圳分公司成立。2008年,58.com日均訪問量突破100萬,日信息量達到25萬條,58同城進入中文網站百強隊列。
獲得賽富的再次注資之后,58同城又找回“滿血復活”的狀態。截至58同城上市時,賽富方面持有58同城22.6%的股權。按照當前的股價計算,賽富持有的股權價值近10億美元,該筆投資的回報近200倍。賽富在58同城上的投資收益,超過了該只基金的總規模。
DCM:帶來了資金和人力
2009年末,正值PE/VC投資的低潮期,58同城開始新一輪融資談判。
當時,58同城瞄準在2011年“成為中國分類信息領域第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標。最終58同城獲得了專注于高科技公司早期投資的DCM的投資。姚勁波介紹,58同城幾乎是DCM在金融危機之后投資的第一個案子。
58同城的上市文件顯示,DCM先后兩次投資58同城:2010年3月向58同城注資1000萬美元,2010年12月,DCM聯合華平投資向58同城注資4500萬美元。
在決定投資58同城之前,林欣禾用一周時間同時研究了58同城、趕集網和百姓網三家公司,最終選擇了本土特征更為明顯的58同城:與分類信息網站鼻祖Craigslist不同,58同城有大規模的線下團隊。至今,在其5800人的團隊中,遍布27個城市的銷售團隊占到了4000人。
“我那時候賭的就是,雖然58的成本比較高,但是銷售可以做得比較好。很明顯在過去的4年,這個賭注下得比較成功。”林欣禾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對于DCM的投資在58同城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羊東認為:“當時正值金融危機,58同城在創業階段也遇到了很多發展中的問題,DCM的投資給成長期的58加了一把火。”
“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但一旦嘗試不通,換方向的時候砍起來也非常快。”姚勁波說。除上述關閉DM業務,58同城快速轉向的例子還有,在決定從純線上的模式開始轉向線上線下并行后,58同城在一年之內完成了27個分公司的設置、幾千個員工的招聘,以及后來團購業務的關閉。
當時,盡管58同城向團購投入的資源不到整個公司的10%,但團購帶來的收入卻僅占整體收入的5%。賺錢遙遙無期,加上同期如火如荼的廣告大戰,58同城最終決定放棄團購業務。
“我們覺得這個仗還要打很久,實在分不出這個精力來,沒辦法同時打好兩場仗。”姚勁波回憶,我們從決定關閉到完成人員遣散,一共就用了一兩周。
在姚勁波看來,投資機構對58同城的支持不僅限于資本。2011年,VC幫58同城引入了副總裁段冬。段此前曾在新浪網供職7年,其中的4年與林欣禾共事。如今,段冬在58同城主要負責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
論及58同城與VC溝通的經驗。姚勁波說:“不斷的分享信息、非正式的溝通。這就是我和基金處理好關系的重要技巧。”
58在早期很少固定召開董事會,與公司管理相關的討論和決策都是通過非正式溝通的方式進行,有時一起吃飯,有時一起運動。公司到郊區去做團隊建設的時候,也常常會叫上投資方。任何好消息、壞消息,任何公司決定,姚勁波也會通過郵件分享給投資人。
按照融資時的規劃,2011年,58同城啟動上市進程。然而,在當年4月到6月間,先于58同城上市數月的兩家公司——優酷和當當——的股價在2011年4月到6月間持續下跌;同期申請赴美上市的迅雷亦在最后一刻宣布,因美國股票市場狀況不佳,推遲IPO。于是,已經交表的58同城主動撤回申請材料。
“一是市場不是特別好,二是我們覺得公司規模還沒到,硬往上沖會費點力氣。”羊東回憶。
華平:廣告大戰彈藥庫
姚勁波把與投資人的相識和交往過程看作是緣分。而與華平投資結緣則是在學大教育的上市路演期間。
2010年,學大教育上市路演,這是姚勁波和另外兩個創業伙伴金鑫、李如彬共同創辦的企業。路演過程中,姚勁波碰到了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亞洲高科技投資團隊負責人程章倫。
當時,華平投資在學大教育上市時購入超過5%的公司美國存托憑證。截至2012年年底,姚勁波持有學大教育10.1%的股權,華平投資持有學大教育11.2%的股權。
路演期間閑聊,程章倫問姚勁波:“你是做什么的?”“你來看看唄。”恰好處在募集階段的姚勁波順勢邀請程到58同城來轉轉。如約而至的程章倫立刻意識到58同城的價值,但當時58同城與另一家基金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
“就兩周時間,如果你們能把錢投進來,我就拿你們的錢。”姚勁波知道華平的實力,但并未因此放開時間期限。最終,華平投資在半個月之內做出決策,迅速注資。
“雖然58的模式在2010年還相對比較新,整個行業的產值也并不大,但當時我們還是相信這個模型的未來,并積極的通過兩筆比較大的投資去支持公司的發展。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是對的。”程章倫在58同城上市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2010年-2012年間,華平投資先后向58同城注資8700萬美元。同時,出于對線上分類信息模式的看好,于2012年在印度投資了一家模式相近的網站Quikr。
在資本注入的同時,華平為58同城介紹了CFO周浩。2011年6月,58同城新任CFO周浩走馬上任。周浩曾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任職11年,之后在數家上市公司和準上市公司擔任CFO,擁有豐富的財務工作經驗。服務過的企業包括藥明康德新藥開發公司和中信醫藥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
資本的進入,為58同城的市場投入帶來充足的彈藥。其實,58同城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持續不斷地向市場投入。贊助了包括《超級女聲》、《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非誠勿擾》、《非你莫屬》、《中國好聲音》等電視節目,同時,在地鐵等戶外進行持續的廣告宣傳。
在眾多廣告投放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2011年58同城和趕集網之間的廣告大戰。而在這場大戰背后,為其提供火藥支持的則主要是華平投資。
盡管當時58同城的市場份額略高,但競爭對手的動作仍給58同城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他們投多少,我們投兩倍。”董事會一致表示,全力支持廣告戰,無論趕集網投入多少,58同城的投資金額都要是其兩倍。
“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形容也不為過。58是流量生意,廣告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方式。先成為行業老大,然后乘勝前進拉開和第二名的距離,這樣地位才穩固。”程章倫在58同城上市時介紹。
“現在看,這個市場,我們真的是(用廣告)砸透了。”回想起三年前的廣告大戰,姚認為值得,但卻也仍心有余悸:“我們前后花了7000萬美金,但實際上我并不想花這么多。”
然而,廣告戰也讓58同城付出了代價。上市文件顯示,廣告戰如火如荼的2011年8月,58同城完成新一輪融資,華平投資和姚勁波共同投資5500萬美元(其中包括華平借給姚勁波的1000萬美元和姚勁波跟投的300萬美元)。
IPO:資本新旅程
2013年第二季度,58同城首次實現盈利。“58是行業里面,第一家實現資金流正向循環的。”姚勁波表示。就在這一年,58同城再次申請上市。
在此之前的2012年,僅有唯品會和YY公司兩家中國企業成功赴美上市,而2013年,在58同城之前僅有蘭亭集勢一家赴美上市。其中,唯品會流血上市、YY的開盤價與發行價持平、蘭亭集勢的開盤價則較發行價上漲17%。
資本市場形勢逐漸向好,加上企業自身實現盈利,58同城再次把上市提上日程也在情理之中。
提交上市申請之初,曾經歷過一次上市失敗的姚勁波已經做了最壞的心理準備。“我們肯定是覺得市場還可以,要不不會去上。但要說沒有擔心也是不可能的。我都曾經想過,如果這次上市沒有成功,那回來之后我應該給員工寫一封什么樣的信、發表一個什么樣的演講。”姚勁波回憶。
然而,路演的結果給姚勁波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從新加坡、中國香港到美國一路走來,在新加坡即完成超額認購,離開香港時,已經超額認購逾10倍。離開香港的那一刻,姚勁波告訴自己,這個事兒成了。“你不走出去,永遠不知道世界怎么看你。”姚勁波感慨。
“上市過程中姚勁波和周浩特別辛苦,雖然上市的結果已經非常明朗了,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吸引每一個投資人都下單,一直到最后一個會議結束。”羊東感慨于58同城高管團隊的勤奮。兩周的路演時間,姚勁波瘦了整整10斤。
58同城上市,為了表達對員工的感謝,姚勁波帶了58個員工去紐約敲鐘。敲鐘剛剛結束,當大家還沉浸在興奮之中,姚勁波即請同事安排了回京的機票。“公司全部的管理層都去美國了,每天發照片、發微博,那還在辦公室的普通員工會不會有種被拋棄的感覺?”姚勁波說,“我當時就感覺,必須馬上回來。”
于是,在第二天上午,姚勁波在上午的上班時間出現在了辦公室。然后,他請各個部門的員工吃飯。姚說,希望員工能夠體會到,上市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
充沛的賬面現金讓姚勁波開始思考新的方向。正如58同城的投資人、DCM董事合伙人林欣禾所說:“IPO其實是一個出發點,上了IPO之后,是一個新的公司,新的開始,這才是你真正開始要長跑的時候。”
“58同城會成立投資部門,在生活服務領域支持很多的創業者。”姚勁波在3月17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透露。就在當晚,58同城在美國SEC網站刊登公告,正式公布其增發計劃,發行的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投資和并購。
初步招股資料顯示,此次承銷商仍為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花旗集團和太平洋皇冠證券,擬募集資金4億美元,超過了IPO2.15億美元的規模。
“投資是肯定要做的。如果一個公司把賺來的錢放在賬面上,股本回報率就會下降。”作為投資人,羊東對58同城通過增發的方式募集資金,并用于投資和并購的決定表示認可。在他看來,“只要并購的戰略清晰,能和既有業務互補,肯定是非常好的。”
3月18日下午,姚勁波登上赴美的飛機,開始其新一輪資本之旅。
“要成為一個比較好的公司,一個偉大的公司,其實我們還差得很遠。”姚勁波表示,“中國真正偉大公司的標志,如果從市值來看,應該是百億美金的。”
如此看來,姚勁波的資本之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