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一場“搶紅包”大戰席卷全國,微信通過這款小游戲迅速擴大了微信支付的用戶群。與互聯網企業慣用的“燒錢圈人”策略不同,微信紅包幾乎不費騰訊一兵一卒,就輕輕松松讓用戶關聯了銀行儲蓄卡,加入了微信支付的大軍。據財付通官方消息稱,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人次。
借助微信紅包的話題效應,一些基金公司也推出了“紅包活動”以吸引和積攢潛在客戶。如富國官方微信推出了“開門紅”、“財神到”、“開工旺”新年紅包三連彈活動,在成功關注“富國基金”并聯系富國紅包群后,富國紅包群將會將用戶加入紅包派發群,屆時將會開始搶紅包活動。據富國基金統計,這一活動最終吸引了數千人參加。德邦基金也發起了積“贊”贏德邦基金萬元紅包活動,關注德邦基金公眾賬號并轉發活動內容,每獲得一個贊可累積0.5元,紅包1萬元封頂。
“搶紅包”一夜爆紅事實上說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金融行業接觸、獲取客戶的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策劃一次投資者喜聞樂見的營銷活動,就可能快速接觸到大量潛在用戶,從而鎖定客戶,更全面地掌握客戶信息,為金融業務的開展奠定基礎。
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作為生產要素和生活要素的一次重大變革,正在重新塑造我們所身處的社會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從2000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雛形初現開始,目前的普及率已經達到42.1%;截至2013年3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79億元,最近3年復合增長率76.6%。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隨著用戶生活狀態的互聯網化、移動化,順應互聯網潮流對于金融企業而言已經不是選擇,而是必須。2013年金融企業觸網與互聯網企業淘金的競賽已然開啟,無法適應時代的金融企業最終可能會喪失對客戶資源的掌控。當互聯網企業紛紛吹響進軍金融行業的號角,金融行業為自身注入互聯網基因已經迫在眉睫。
對于基金行業而言,此前基金公司贏得競爭的砝碼,一在于投資業績,二在于與銷售渠道尤其是大銀行的友好程度。但在互聯網時代,原先的游戲規則正在逐步被顛覆,今后公司營銷和品牌的作用將逐步體現出來。
未來,是借力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平臺實現用戶規模的迅速攀升,還是自我摸索出適合的網絡營銷“打法”,都有值得研究和探索的空間。前者,天弘基金、華夏基金等公司走在了前面,后者也有匯添富基金電商部門的大膽嘗試。
不管選擇什么樣的路徑,當時間的刻度指向2014年,互聯網與金融的融合趨勢已經無法阻擋。就整個基金行業而言,雖然都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網入口與流量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用戶體驗”、“功能極致”等關鍵詞,但目前來看,一些公司對于互聯網營銷方式還不是特別熟悉,運用起來遠沒有到得心應手的程度。事實上,基金行業從事互聯網營銷,需要相當專業的證券投資知識的沉淀以及對互聯網運作規律的把握,需要把復雜的投資邏輯通過互聯網簡化后呈現給投資人,這些都考驗著從業者的智慧和駕馭能力。目前來看,這方面的嘗試和探索才剛剛開始,未來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優勢更多體現在金融產品的銷售環節,資產管理機構的競爭最后仍然是“制造環節”的競爭。當投資者對于在線理財產品的選擇增多以及投資理財意識的增強,競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投資業績和產品設計能力上。但無疑適應互聯網金融潮流的企業能夠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掌握先機,如果再能結合自身作為傳統金融企業的優勢,如擁有較為成熟的風險評估及控制經驗、更強的投資能力以及產品設計能力等,未來有更大的可能在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中切分到更多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