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情人節”商機下,京東、聚美優品、當當網、天貓、國美、蘇寧等諸多電商無一例外推出促銷,網絡小店的創意新鮮年貨也有大搶傳統商家風頭之勢。對網購而言,“雙11”“雙12”與傳統零售PK的硝煙剛剛散去,春節檔期這門“新經濟”又折射出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哪些“新信號”?
春節電商遇淡季
促銷頻繁力度強勁,卻難掩電商對春節業績的不樂觀態度。盡管“春節檔”具體銷售數字將在正月初八之后方才出爐,但電商企業普遍認為“春節遇淡季”。
蘇寧易購市場管理中心總監閔涓清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網購的主力是學生和白領,在春節都有時間上街購物,加之物流不力,若下單卻無法送貨,人們恐怕不會去網購。”
當當網公關部負責人王凡也對新華社記者表示,線上購物與線下不同,受物流影響較大,春節期間銷量恐怕不如“雙11”。
艾瑞咨詢集團分析師王亭亭認為,“電商春節與淡季”還與消費能力提前釋放有關。“年初消費需求已被去年第四季度各種促銷分流,網購熱潮其實出現在春節前。”
據北京商業信息咨詢中心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市120家重點商業服務業企業實現銷售額36.6億元,增長9.2%。家電消費升溫明顯,消費類電子產品、生活電器、智能電視成為春節熱銷商品。
一些電商則更加重視“春節檔”線下活動力度。國美電器“家電年貨大集”,全場商品低至6.5折,購物滿額送金條、裸鉆、購物卡等;蘇寧電器攜手交通銀行推出iPhone5、surface等明星單品的“會員尊享機”活動。
業內人士指出,電子商務PK傳統零售并非簡單的對決關系。傳統零售擁有產品與實體店優勢,結合電商后可帶動用戶覆蓋率的飛躍,節省市場推廣費用、降低成本。
物流、網騙成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