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微博上討論最熱烈的事莫過于中華英才網出售以及隨之而來的“裁員門”了。曾經是一代人網絡求職首選的招聘網站的命運牽動人心。時代使然也好,自身經營不善也罷,這個帶著人們諸多回憶的老品牌被其母公司Monster賤賣,最終與我的工作網合并。有人不禁感嘆,傳統招聘網站看來真的是窮途末路了,就要被社交招聘網站替代了吧。對于這個觀點,筆者頗不認同。
從社交招聘網站的發展看,在國外,LinkedIn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求職者和招聘方的求職招聘平臺,而國內不乏LinkedIn的模仿者,如天際網、優士網、大街網等,近年又有周伯通、微招聘、微人脈等借助微博的用戶關系發展的招聘方式,但至今無一復制了LinkedIn的成功。個人端未見從傳統招聘網站大規模轉移的趨勢,改變人們舊有求職習慣尚需時日。而從企業盈利能力看,國內目前的社交招聘網站的發展都不慍不火,經過幾年的摸索,仍未見其摸索出規模盈利模式,發展前景不清晰。只要不想做慈善事業,持續盈利的能力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由此可見,社交招聘領域目前尚不存在一個有實力顛覆傳統網絡招聘方式的網站,或許社會化是發展趨勢,但現在還為時尚早。
那么,既然社交招聘時代尚未來臨,是不是就意味著傳統招聘網站可以高枕無憂?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傳統招聘網站不追求模式創新,還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就一定會被新的網絡發展趨勢所淘汰。
把行業做精做透,垂直行業招聘網站正在蠶食傳統招聘網站的市場空間
此類網站以總部設在北京的英才網聯、全職招聘網和深圳的一覽英才網為代表。垂直行業招聘網站立足具體行業特點,個性化的網站功能,集聚行業人才優勢,由專業的團隊進行行業深挖,提供定制化的招聘服務,已顯示出較傳統招聘網站更好的招聘效果,必將蠶食傳統招聘網站的市場空間。
產品形式需推陳出新 把求職者體驗放首位
以前中華英才網創始人張杰賢創辦的全職招聘網(quanzhi.com)為代表的新型行業招聘網站,盡管并沒有走社交招聘的路線,但在其產品設計中,卻摒棄了以企業方需求為目的的舊有思維,把求職者體驗放在首位,追求提供更精準、快捷的求職體驗。“簡歷搬家”、“快速申請”、“二次搜索職位”等功能都有獨到之處;而面向企業推出的“定向職位廣播“、將招聘單位和人才中介機構進行區別注冊、標簽式應聘管理,簡歷永久同步更新等都是目前國內其他招聘網站所不具備的創新功能。產品設計處處著眼于提高用戶體驗,才能真正滿足用戶需求,提高招聘和求職雙重效率。
服務模式更要持續創新 緊隨用戶需求及時代變革
還以全職招聘網為例,它推出的“招聘專員制”、“效果保障”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充分體現了服務創新是獲取客戶信任的利器;而“雇主品牌推廣”、“媒體策略與采購”、“社會化渠道招聘”、“海外招聘”等服務,更為企業提供了多元化招聘模式的選擇。服務模式持續創新,多種招聘方式組合應用,才能真正幫助企業解決各層次人才招聘難題。
筆者認為,根據國內招聘網站發展現狀看,3-5年內,難以看出社交招聘網站可以取代傳統招聘網站地位的可能性。但歷經15年發展的網絡招聘,在面臨用戶需求變化,互聯網時代正在步入移動時代的今天,招聘網站唯有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才能適應求職人群的新需求,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