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第三方支付企業打響了一場看不見的戰爭,爭相向金融領域轉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小貸取得亮麗業績,近期盛傳 “阿里擔?!睂⒙涞貜V州,在金融領域再落一子。不久前,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更是直言:“互聯網金融業務,是互聯網的最后一塊寶藏?!?
面對互聯網這種新工具、新方式和互聯網企業咄咄逼人的新挑戰,國內銀行業已經有了危機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此前拋出驚人之語: “如果傳統銀行不改變的話,它們就是21世紀一群要滅亡的恐龍?!?
支付企業“逼宮”銀行
這是一組令銀行業汗顏的數據。1月中旬,支付寶首席財務官井賢棟透露,支付寶的日交易額達到60億元人民幣。而在去年11月11日,天貓加上淘寶的銷售額達到191億元,1天實現1億筆交易,其中用支付寶快捷支付的交易筆數為45.8%,傳統網銀支付的僅占23.2%。
實際上,在支付領域攻城略地的不只是支付寶一家。如果說支付寶是以從“你敢付,我敢賠”,以擔保為核心起步,快錢則通過發展線上線下POS清算為核心競爭力,易寶支付則從行業支付入手,為網游、航空業、行政教育、電信及保險行業提供支付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支付繳費、資金歸集、清算和管理服務。根據一家研究機構新近發布的 《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2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
支付行業發展得風生水起,讓銀行業眼睜睜錯過了一個支付市場。對此,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有過一句經典概括:“很多人輸就輸在,對于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北M管這句話是針對傳統零售行業,但同樣適用于金融領域。
第三方支付曾經是為銀行打工的草根行業,用于擴展銀行的支付渠道。由于支付本身并不賺錢,只是從交易中提取微小的手續費,讓習慣于獲取存貸利差的銀行根本不屑于做這樣的業務。不過,支付雖然利潤低,但支付所產生的信息和數據卻越來越有價值。通過挖掘數據“金礦”帶來的收益,遠比銀行守住金庫來得高。
借助豐富的買賣數據和資金流水記錄,阿里巴巴集團設立的小貸公司迅速發展。據悉,浙江和重慶的2家阿里小貸注冊資金16億元,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金融已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超過260億元,不良貸款率僅為0.9%。去年7月,阿里小貸已實現單日利息收入100萬元。
近期,坊間盛傳阿里巴巴將在廣州設立“阿里擔保”,進一步放大資金杠桿。還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在全國設立7個金融中心,開展擔保業務。
銀行受制規則不對等
在互聯網企業眼中,阻擋它們向金融領域邁進的,似乎只有政策和牌照問題。因為坐擁131.26萬億元資產的國內銀行業如同一頭大象,雖然龐大,但反應遲鈍,甚至連轉身都困難。
不過,面對“錯失先機”的尷尬,銀行則有不同看法。浦發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的銀行業并不懼怕競爭。全國的銀行有上千家,最大的一家銀行所占的市場份額不到15%,我們每天都在激烈競爭。只不過,和互聯網企業的競爭,業務規則不對等。銀行受到了多方面的監管和制約,必須遵循各種規則,但互聯網企業實際上是沒有監管,它們無需遵守相關規則,對客戶資金的保管也非常寬松?!?
該人士舉例說,比如說信用卡還款,在網上跨行還款非常方便,為什么銀行不做?因為銀行不能做,按照現行規定,銀行間的跨行業務必須通過人民銀行的結算系統去做,雙方銀行要簽約,而且客戶身份認定等流程也非常嚴格。但支付企業自己建立了一個小網絡,無需通過央行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