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兩降息考量:惠及實體經濟
? ? ?春節長假剛過,央行再次啟動降息。這是繼2014年11月22日后,央行在短短百日內再次降息,也是自今年2月5日央行宣布降準后的又一重磅政策。
? ? ?“在通脹率下降和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之下,適當降低基準利率,努力保持實際利率的基本穩定,目的就是維護中性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應將此舉視為貨幣政策取向的轉變。”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對本次降息進行了解讀。
? ? ?對于如何打通降息提振實體經濟最后一公里,一名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降息若要惠及實體經濟需加快相關配套措施,下一步在存款保險制度的推進,以及銀行破產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加快。
? ? ?營造中性的貨幣環境
? ? ?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有市場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已接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 ? ?央行為何在短短百日內兩次降息?實際上,隨著CPI的持續回落,以及PPI已經連續35個月負增長,市場對通縮壓力加劇已有預期。從企業角度而言,融資成本仍然較高,剔除物價因素后的企業實際融資成本更高。
? ? ?馬駿向本報記者稱,這次降息是為了“營造中性的貨幣環境”。最近一段時間,由于油價下跌等因素,通脹率下降速度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名義利率不變,實際利率(即名義利率減通脹率)就會上行,會導致貨幣條件的緊縮。換句話說,如果維持基準名義利率不變,貨幣政策就可能自動緊縮。
? ? ?馬駿認為,當前物價漲幅處于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 ? ?專家認為,此次降息有利于帶動貸款利率和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緩解企業壓力,起到穩增長的效果。
? ? ?“由于銀行仍普遍參照基準貸款利率定價,基準利率對貸款利率水平的影響仍很大。去年11月份降低基準利率之后,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就已經有所下降。”馬駿向本報記者表示,估計這次降息還會進一步起到降低名義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由于信貸與債券融資之間有一定的替代性,債券的融資成本也會有所下降。此外,由于這次降息基本屬于對稱性降息,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也會為貸款利率下降提供較多的空間。
? ? ?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 ? ?“百日內兩次降息一次降準,銀行業開始感覺到決策層對銀行市場化改革的決心,但依然存在著銀行成本下不來等傳導機制方面的問題。”上述股份制銀行中小企業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銀行不良率的壓力、銀行負債端撥備率的考量和準備金較高都是銀行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他認為,降息若要惠及實體經濟需加快相關配套措施,下一步在存款保險制度的推進,以及銀行破產制度的完善方面需要加快。
? ? ?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向本報記者表示,鑒于我國企業資產負債率已經較高的現實,要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一味加大信貸投放并非最佳選擇。融資渠道過于依賴信貸資金不利于企業的資產負債管理,利息支出過高導致企業現金流枯竭是當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原因之一。長遠之策還是要發展直接融資市場,鼓勵企業通過股權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此外,利用人民幣適度貶值,增強企業出口競爭力也是解決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庫存較高的對策之一。
? ? ?楊馳表示,當務之急還需要理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為貨幣政策傳導中最重要的市場主體——商業銀行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高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和放貸意愿。近兩年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流動性管理、杠桿率管理、存款偏離度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長遠來看有利于商業銀行的穩健發展,但短期內提高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削弱了放貸能力。加之經濟放緩壓力和企業經營不理想,導致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反彈,風險偏好明顯下降。應適當考慮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減壓,更多出臺降低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調動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的政策措施。
? ? ?浮動區間擴大考驗銀行
? ? ?央行此次降息依然采取了同時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方式,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從去年11月份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以來,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就再次決定進一步擴大利率浮動區間,表明了央行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意圖。
? ? ?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后,活期存款利率將從原來的0.35%提高至0.455%;一年期定存將從2.5%提高至3.25%;2年期、3年期定存最高可上浮至4.03%和4.888%。
? ? ?“這意味著經營成本的加大、利差的進一步縮小,對銀行來說,挑戰還是蠻大的。”中山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陸軍說。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看來,央行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擠壓了銀行利潤空間,讓利企業。
? ? ?根據記者觀察,國有大行過往步調一致的節奏已被打破:建設銀行這次選擇將3個月、6個月和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浮20%,而工、農、中、交四家大行均只上浮10%。
? ? ?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等中小型銀行差異化更大。其中,股份制銀行除恒豐銀行、浙商銀行一浮到頂外,執行基準上浮20%的較多,但在1年期以上存款利率的差別較大,不少銀行選擇基準上浮10%,基準上浮區間為6%~20%。城商行和地方中小型銀行則更加“慷慨”,不少選擇上浮30%,一浮到頂。
? ? ?“若達到1.4倍就是真正的利率市場化了。這次降息會成為一個分水嶺,大部分大銀行都不會上浮到頂了。每上一個百分點,都會使得銀行的成本大大增高。”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由于銀行同業存款的穩定收入狀況被打破,銀行利率市場化的步伐已經明顯加快,這同時也使得銀行自身在加快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