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4個月之久的康恩貝 (600572)日前宣布擬收購貴州拜特制藥51%股權,以實現對后者核心產品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的并表,從而強化在處方藥領域的布局。而在去年11月份,美國制藥巨頭強生計劃投資10億美元助力在華子公司西安楊森加碼處方藥市場,中外藥企彌補處方藥短板趨勢漸顯。
加碼處方藥業務
今年“兩會 ”期間,康恩貝董事長曾表示,如果處方藥擁有較好的營銷網絡,公司會考慮并購。結果僅一個月后,康恩貝即重資收購拜特制藥,切入心腦血管處方藥領域。據記者了解,康恩貝此番并購堪為醫藥行業近年來針對于處方藥的最大規模并購案之一。
根據并購預案,拜特制藥51%股權共作價9.95億元,該公司原系自然人朱麟全資控股,而朱麟擬認購康恩貝增發股份4200萬股。據悉,促成康恩貝與朱麟展開股權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拜特制藥在全國范圍內擁有處方藥招商代理網絡體系,且拜特制藥核心品種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系心腦血管領域的重磅處方藥,年營收超過4億元。
此前,康恩貝在非處方藥(OTC)領域精耕已久,并曾創造出以OTC產品維系高速成長的運營模式。
與康恩貝類似,國內相當一部分上市藥企均以OTC業務為主,如華潤三九等,而OTC業務也一度是各大藥企增收利器,畢竟OTC藥品可經由各零售渠道(包括網上藥店)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特別是對于外資藥企而言,中國OTC市場更曾被視為藍海。
2005年前后,受制于專利藥即將到期,葛蘭素史克、諾華等企業紛紛轉戰OTC市場,以盡量抵御專利藥到期所產生的沖擊。其中拜耳、賽諾菲、奈科明等外資巨頭藥企曾先后重資并購中國OTC企業,試圖進行戰略轉移。
銷售瓶頸有望緩解
不可否認,OTC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OTC面臨的內外資激烈競爭不容小覷。來自國家食藥總局的數據顯示,國內處方藥年均增長率約為26%,去年市場規模超過7000億元,不論是增長率還是絕對規模均遠高于OTC市場。
縱觀國內醫藥界去年的上百次并購案,并購標的普遍是OTC用藥、醫療器械、醫療機構或醫藥商業等,鮮有藥企直接并購處方藥。記者從深圳一家OTC藥企了解到,處方藥盡管毛利率及增速相對更高,不過要視乎不同的品種,并非每一種處方藥都是熱銷品種。此外,處方藥的實際銷售與是否進入國家、地方基藥目錄,以及是否系醫保覆蓋品種有直接的聯系。
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處方藥在銷售環節實際上處于受限狀態,醫療機構成為了處方藥最直接的銷售渠道,線下藥店銷售處方藥受限,而網上藥店則無法銷售處方藥。因此,藥企在收購處方藥公司時,對該公司的銷售網絡尤為關注。據悉,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開,尤其是網上藥店銷售OTC藥品預期的加強,處方藥在銷售上面臨的瓶頸或會逐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