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臨近,與兩會相關的重大話題再次引發關注。縱觀近幾年的民生話題,“醫改”一直是一個出現頻率很高的字眼。當下正在推進的各地“醫藥分家”、“藥房托管”等模式,或有可能成為各地醫改的破題之作。而由此帶來的醫藥銷售格局重構,無疑將很大程度影響醫藥商業的未來面目。
醫改事關國計民生,影響范圍很大。步入深水區后的醫療體制改革,更是對整個醫藥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都將產生影響。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公布的2014年衛生計生工作要點,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排在各細分項目的首位。可以預見,以公立醫院改革為代表的醫改政策,有望成為2014年衛生醫療體系的重要一步。
根據衛計委此前的相關闡述,2014年公立醫院改革的具體含義,包括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逐步建立科學的補償機制、醫療績效評價機制、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以及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而破除“以藥養醫”的政策導向,則將推動“取消藥品加成,醫藥分家”等細化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從目前跡象來看,不少地區已經把藥房托管作為破除“以藥養醫”模式的突破口之一。不少醫藥銷售企業和上市公司已經進入這個業務領域。
業內普遍認為,藥房托管這一形態上的醫藥分家,有望成為各地探索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而從國際經驗來看,醫藥分家也是大趨勢。目前,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均是采取醫藥分家的模式,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決藥品終端銷售產業鏈中的灰色腐敗問題。
而公立醫院的藥房托管推廣開來,將會改變整個醫藥商業領域的面目。業內人士指出,醫藥商業領域在2000年和2008年前后曾發生了兩次大規模整合,導致行業競爭格局改變,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而目前醫藥商業類公司將步入第三次跑馬圈地時代,醫藥商業行業的新產業格局有望形成。
隨著藥房托管業務的興起,藥品銷售產業鏈利益或將面臨重新分配,獲得大量托管藥房的商業類公司有望從中獲益。而渠道份額的重新洗牌,必將影響醫藥商業整體的價值重估。
從目前看,涉足或存在藥房托管業務可能的上市公司包括,區域性藥品商業龍頭嘉事堂、浙江震元。A股上市公司中,康美藥業、白云山等傳統制藥產業類公司,同樣有望在藥房托管的第三次醫藥商業跑馬圈地中獲得先發優勢。此外,新模式下藥品物流管理的需求大幅提升,醫藥領域的信息服務供應商也有望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