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制丸、烘干、包衣,“百年藥號”同仁堂生產基地,均已形成現代化生產線。到2015年,同仁堂將再增加300家銷售及醫療網點,并有300種新產品研發上市。
不過,同仁堂表示不“拋棄”傳統的加工炮制工藝,為保證質量,前處理工序仍然由手工操作。
昨天,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亦莊生產基地,國內首條“蜜小丸”全自動生產線上,“烏雞白鳳丸”正在制作。記者看到,提取好的原料經管道送入混合罐中,以攪拌器混合原料、蜜水,丸粒便由機器另一端自動“吐”出,再運用微波技術烘干,最后再“穿”上包衣灌瓶。
據了解,目前同仁堂系統已有28個生產基地、83條通過國內外認證的現代化生產線,其自主研發的自動扣殼機、自動蘸蠟機等大蜜丸包裝設備為國內同行業首創。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陸建國介紹,雖然目前藥品生產的大部分工序已實現機械化生產,但前處理工序仍保持手工操作。
同仁堂集團昨日公布,到去年底,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目前全系統已有藥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妝品1454種,藥品種類已達1031種。
截至去年年底,同仁堂系統已經擁有170家醫療網點,包括中醫院5家、診所165家,日均門診量近1.2萬人次。北京同仁堂中醫醫院還成功“升級”為二級醫院。
同仁堂集團昨天表示,今年起至2015年,還將會增加300家零售及醫療網點,達到2000家。此外還將研發上市300種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