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陳思源
? ? 在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基“寶寶”的高收益神話破滅時候,理財保險超6%破7%的收益開始吸引市場眼球。
? ? 不過有專家建議,投資者在投保過程中也有一些方面需要多關注,畢竟保險公司是否能實現預期收益率的兌付還有待觀察。
? ? 理財保險成吸金大戶
? ? 上周一早就等在電腦旁“秒”投了1萬塊錢的市民徐先生表示:“7月中旬的發售我就沒有搶到。如果收益高,我就把余額寶里面的錢取出來轉投保險理財。”徐先生所投的正是京東推出的超級理財。
? ? 據悉,京東金融超級理財有起購門檻1000元、投資期限最少為一年的雙重限制,但是憑借高額預期收益依然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
? ? 另一方面,淘寶理財也推出了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招財寶”保險理財產品,其發布的11款萬能險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全在6%以上,如珠江人壽的“匯贏3號”萬能險終身壽險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7%,國華6號保險理財計劃萬能型保險、珠江人壽匯贏1號萬能型終身壽險、泰康旺財2號兩全保險(萬能型)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6.5%,前海人壽聚富三號萬能型保險、生命人壽e理財年金保險(萬能型)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為6.48%,弘康零極限B增強版兩全保險(萬能型)也達到了6.4%。
? ? 據悉,上述所有產品幾乎均在開售當天全部售罄,甚至出現在一小時內搶購完畢的現象。“從產品本身來講,由于保險類理財產品的實質是保險產品,而作為保險產品其投資范圍比貨幣基金要寬泛很多。貨幣基金由于監管要求,很多可以帶來高收益的領域是不能涉及的,但保險產品不一樣,以萬能險舉例,它可以涉及銀行存款、回購、央票、債券投資計劃、基金、股票,這幾乎是理財市場少見的全能產品。”有分析師表示。
? ? 此外,記者通過比較發現,近幾個月以來,銀行系“寶寶”的收益率普遍高于互聯網系。對此,有理財分析師表示,此前互聯網“寶寶”的高收益,主要來源于銀行協議存款,銀行直接推銷自己的產品,與互聯網產品進行競爭,互聯網“寶寶”收益率下降是必然結果,“在此背景下,互聯網企業與保險公司"聯姻",保險系"寶寶"替補登場,也算是順勢而為。”
? ? 拼收益現象引發業內擔憂
? ? 然而,網銷保險拼收益現象越演越烈,也引發了業內的另一種擔憂。上述分析師就表示,高收益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問題在于易產生集中退保以及利差損失的壓力,這會導致中小險企的現金流出更加不確定。
? ? 據中保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已有47家人身險公司開展了互聯網渠道銷售經營業務,網銷年化規模保費共計27.12億元,占比與2013年全年相比略有提高。其中,行業自建官網的保費收入為11.84億元,投保客戶59.9萬人次。而行業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的保費略高于官網銷售,為15.28億元,承保件數1647萬件。
? ? 不少理財專家表示,保險理財產品動輒“破6”的高額收益并不能保證實現,只有購買合同上標注的保證收益是“萬無一失”的,“2.5%是大部分產品所固定標注了的,但更高的收益率到底如何,還要看保險公司的運營情況。”至于保險理財的“保障”功能,105%的身故保險金微乎其微。“與一般保障型壽險百倍、千倍的賠償金不可比擬。”
? ? “進入網銷領域的保險公司越來越多,投入逐步加大,但搭車的居多,真干的很少。”對此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喧嘩的背后,其實市場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依然是貼收益賣理財為主,意外險噱頭包裝為輔,“整個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不僅網銷流量完全依賴于電商網站,缺乏客戶流量資源,并且高度依賴高收益理財產品導致費用投入居高不下,保障型產品的銷售業績慘淡,標準保費的數據并不樂觀。”
? ? “無論從投資的角度還是保障的角度,都不建議消費者占用大量資金購買互聯網的保險理財產品。”上述理財師提醒投資者,“保險系”的“寶寶”雖然有的叫“寶”,但其本質就是保險產品。無論是淘寶的“招財寶”,還是京東的“安贏一號”,此類保險產品都有10天的猶豫期,即自投保之日起的10天內,消費者想退保,那么保險公司無息退還保險費,“但是猶豫期一過,投資者一旦要想提前"支取",則需要支付賬戶價值的4%甚至更高的領取費,可能造成本金損失,因此還是要謹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