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半年考”算是過去了,沒買到合適理財產品的張女士還在算計著哪款理財產品收益高,下半年的理財行情會如何,什么時候出手最合適?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資金面回歸寬松的角度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半年可能還要下降,“寶寶”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很可能“破4”。
“余額寶”收益率4%出頭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注意到,已滿“周歲”的余額寶,卻不再那么風光,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跌再跌,眼下只是4%出頭了。
本月初,天弘基金發布了《余額寶運行一周年數據報告》,根據其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5月26日,余額寶運營一年來為“寶粉”創收118億元,人均持有金額5030元。與2013年底4307元相比,出現了17%的提升。與此同時,余額寶“跌跌”不休也是不爭的事實。截至2014年6月30日,余額寶規模為5741.6億元,而今年一季度規模為5412.75億元,二季度環比增速僅6%。
“寶類”收益率全線下降
余額寶規模與用戶增速回落,其7日年化收益率也不斷下降,那么,其余“寶寶”收益率怎么樣呢?數據不容樂觀。
下跌的不僅僅是余額寶,其他互聯網機構的“寶寶”理財產品收益率,也幾乎全線下降。資料顯示,近期,“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降,有的產品已經直接“破4”,與其收益率高峰期相比劇減四成。
在這種形勢下,銀行也在不斷推出“寶類新丁”,對互聯網貨幣基金進行全方位圍追堵截。目前,銀行系推出的余額理財產品已達十多種,不少銀行接軌基金公司,吸收大量“零錢”,在收益率方面,比互聯網機構略高一籌。
銀行理財或降至5.5%以下
據統計,從上周開始所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全線下調。7月5日至7月11日,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累計發行504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7%;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累計發行148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25%;保證收益類產品累計發行50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1%。
? 遼寧省理財師協會秘書長錢維軍認為,建議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一些中長期的理財產品,篩選出較高收益率、投資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比如投資期限在6個月、12個月的產品,以此來鎖定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