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寶寶”收益的逐漸下滑,不少投資者開始考慮還有什么更好的理財方式。據了解,近來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出了票據理財產品,其1元起購的低門檻、至少6%最多近10%的超高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業內人士提醒,盡管票據理財多以銀行信用支持,理論上講是“低風險高收益”,但難以識別票據真偽是參與票據理財的最大風險。
通俗地說,票據理財就是企業需要融資時,它可以把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擔保,在該互聯網平臺上發布產品,向投資者募資,其本質是一個 P2B (個人對企業貸款)投融資平臺。到期后平臺直接把承兌匯票折現,投資者拿回本金和收益。作為票據理財產品標的的銀行承兌匯票代表的是銀行信用,銀行承諾到期后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其風險應該相對較小。
近日,筆者登錄阿里金融、淘寶理財、票據寶等多家理財平臺,發現它們均推出了自己的票據理財產品,多數票據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6.3%左右,少數產品甚至打出8%以上甚至9.8%的超高收益。這些票據理財多采用1元起購的運作模式,投資方式也比較簡單,注冊成功后將資金轉入第三方支付平臺便可以自由購買票據理財產品了。相比于現在銀行理財產品5萬元起投,5%多點的收益,其優越性不言而喻。筆者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發現,不少票據理財產品都標上了“已售罄”的字樣,很多票據理財產品開售幾分鐘就會被搶購一空,因此都在下期的理財產品預告里加入了“預約購買”功能,以預先提醒的方式幫助投資人買到理財產品。“惟一風險是銀行倒閉”,筆者發現有一家理財平臺在主頁上這樣標榜自己的產品。
直逼10%的超高收益,銀行信用做擔保的低風險,票據理財難道真的是繼“寶寶”理財之后的又一大互聯網理財利器?業內人士介紹,總體而言,票據理財算得上是當下比較理想的理財產品。不過,任何高收益往往伴生著高風險,票據理財雖好,但其中也存在票據虛假、延遲支付等風險。我國票據融資市場規模很大,票據理財產品還屬于新生事物,模式機制尚未成熟,加之信息不透明,尚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風控體系,其中或許隱藏著諸多風險。因此,投資者事先一定要做足功課,比如選擇信譽度較高的理財平臺,了解清楚所投資企業的實力及運營狀況等。總之,票據理財目前是“看上去很美”,但我們入手還得“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