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亚洲在线小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电影_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貿易服務免費平臺
 
 
當前位置: 貿易谷 » 資訊 » 創業投資 » 理財巧妙避開“空檔期”

理財巧妙避開“空檔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4-10 08:37  瀏覽次數:29
  當你的賬戶資金在結束了一輪投資后,沒有快速進行后續投資,而是“躺”在賬上無收益產生;又或是由于一些投資產品的設置,資金處于“鎖定”狀態無收益產生,那么這種間隔的期限就被稱為理財“空檔期”。理財遭遇“空檔期”,這是很多投資者都不想看到的事情,因為理財“空檔期”越長,就意味著你的損失越大,現有的收益也會被攤薄。
  理財期限務必看清
  熱衷于銀行理財的王小姐向記者講述了近期購買產品遇到的問題。王小姐在2月收到某銀行發來的一條短信:“某理財產品,3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5%。”由于收益高于一年定期,毫不猶豫地用5萬元年終獎買了該產品。可購買后發現,該理財產品雖然是從2月10日開始銷售的,但直到2月20日才開始計息,這意味著中間有將近10天的“空檔期”。
  專家介紹,如果在產品募集期之初就購買產品,那么在計息日之前,投資的資金就只能獲得活期利息的收益,如果把現有的收益折算到實際投資周期上,收益率肯定會低于預期最高收益率。
  難以避免理財“空檔”
  分析“空檔期”形成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和主觀原因有關,如投資者忘記了產品到期,沒有及時尋找后續投資;錯誤預判了投資期限,使其結束時間恰好位于節假日期間,從而無法順利過渡到其他投資中等。其中,前者占大多數。很多投資者都是上一期產品到期后,才到銀行咨詢下一期的理財產品有哪些,什么時間發售,這中間很容易形成“空檔期”。個別投資者熱衷短期理財產品,頻繁換手理財產品,產品與產品之間銜接不到位,也是形成“空檔期”的原因。
  另一方面和客觀原因有關,如理財產品本身設計的原因造成申購、贖回“空檔”。如日前某銀行發售的一款期限為34天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達6.4%,這款產品設定的銷售日期為3月19日至25日,預留了7天的產品募集期,募集期(也被部分銀行稱之為認購資金鎖定期),投資者獲得的只有銀行的活期存款利息。產品預計計算投資收益的起始日為3月26日,名義到期日為4月29日。此外,理財產品說明書還有一個霸王條款—銀行“最遲于實際到期日后2個工作日內(遇法定節假日順延),將到期后可兌付款項劃入投資人授權指定賬戶,該期間為到期清算期,到期清算期間不計付利息”。也就是說,投資者如果想要購買上述理財產品,必須于3月19日將資金存至投資者在該行開設的相應賬戶,并在3月19日至25日享有活期利率;如無特殊情況,3月26日,該理財產品將正式成立,并于4月29日到期。考慮到兩天的清算時間延至了5月1日,再考慮到“五一”法定節假日三天順延的原因,銀行最晚有權于5月4日將理財資金本息進行兌付。
  合理理財減少“空檔期”
  專家對于理財“空檔”給出了兩條建議:一、對于日常忙碌的投資者,盡量不要購買短期理財。避免由于過于忙碌,忘記產品的贖回日期,以至于不能有效利用資金進行再次投資。而短期產品的申購贖回頻率較高,需要更高的關注度。建議這類人群購買中長期理財,降低產品更換頻率,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二、在一個產品到期后,如果沒有合適的產品接續,可以考慮購買一些貨幣基金,一方面收益率較有保證,另一方面,申購贖回較為靈活。可以在目標產品募集期的中后期贖回,進行購買,使資金收益最大化。專家也提醒,由于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都是有配額的,盡量不要在募集期結束前才進行申購,如果產品銷售情況良好,有可能提前結束銷售。
分享與收藏:  資訊搜索  告訴好友  關閉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關鍵字:
 
推薦圖文
贊助商鏈接
推薦資訊
贊助商鏈接
 
站內信(0)     新對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