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舟曲芳草如茵,遍地花香,忙碌了一天的農民踏著暮色,又開始了緊張的學習。
“上夜校、學技術、學本事”,成了時下拱壩鄉農民最新的話題。
地處大山深處的拱壩鄉,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經濟落后,村民生活異常艱苦。看著外面的精彩世界,多掙點錢,過個像樣的日子成了這里農民最大的奢望。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開展,給這個長期封閉落后的藏族山鄉帶來了生機。作為對口幫扶單位,省委組織部為了盡快改變拱壩鄉的貧困面貌,把發展經濟與“智力”扶貧結合起來,送知識、送資金、送技術,快抓苦抓,用心用情,足跡遍布了這里的山山水水。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吳德剛三次到拱壩調查研究,深入田間地頭、家庭院落訪貧問苦,和群眾共同探討扶貧大計。
舟曲縣拱壩鄉農民夜校的成立,打開了村民向往知識和技術的大門。圍繞大棚蔬菜種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養豬、花椒樹修剪、農產品運銷、美化環境等,夜校先后舉辦了6期培訓班,有366名農民踴躍報名參加學習。黨的十八大代表、天水市麥積區曹石村黨總支書記劉田家結合曹石村從無路、無水、無電、無樹的“四無”村發展成農民家家住洋樓的歷史變遷,擺事實、講道理、算賬對比,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在拱壩鄉村干部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從事花椒事業12年的武都區花椒中心技術專家王永紅把課堂教學與田間操作結合起來,面對面講,手把手教,給農民講花椒的發展前景和栽培技術,使農民眼見為實,一學就會。為了進一步滿足農民學技術的熱情,夜校根據全鄉大棚、花椒發展的趨勢,選拔60名年輕農民作為鄉農業技術人員進行重點培養,首批20名農民技術員已于近期赴武都區兩水鎮結對農戶家中開展為期10天的封閉學習。(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