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個星期前,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宣布在南極通過BICEP2望遠鏡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捕捉到宇宙原初引力波的重大消息,在科學界猶如掀起了一場風暴。然而,一些理論物理學家建議慶祝的人們最好先把剛從冰箱里拿出的香檳放回,至少現在是這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5日報道,理論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詹姆斯·登特、勞倫斯·克勞斯和哈什·馬瑟在收集物理學等論文預印本的arXiv網站提交的一份簡短論文(編號:1403.5166[astro-ph.CO])中指出,雖然BICEP2項目聯合團隊的調查結果具有開創性,但尚未排除觀察到的B型偏振模式的所有可能的非暴漲源的可能性,和以標量密度擾動張量模式的動力比率。”
登特、克勞斯和馬瑟表示,“然而,盡管在統一大尺度規模的暴漲毫無疑問是這種原始波的最佳動力源,但在聲稱確定暴漲已被證明之前,重要的是當前BICEP2數據對其他可能的來源尚無法解釋。”
暴漲很可能是原因,然而也有一種可能性,在遙遠的地方,其他一些后來的宇宙事件至少沒有被BICEP2全部測量到。
并非有意要取消對這次重大發現的慶祝活動,登特、克勞斯和馬瑟也贊揚了BICEP2的研究結果在物理學當中的寶貴價值,他們表示,“無論暴漲與整個BICEP2發現的信號是否有直接聯系,以及宇宙學現有數據的強烈暗示,這些發現將對超出標準模型對驅動物理學發展非常重要。”
他們說,如果有誰對于這次質疑想要獲得更詳細的信息,將被邀請閱讀相關研究團隊的論文,以及在物理學的arXiv博客上的一篇補充文章。
他們表示,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工作,無論其含義是多么誘人,在被視為決定性的結果之前,一定要經得起其他可能性的推敲。這不是一場受人歡迎的競賽,也不是選美比賽和競選。經過詳細的審查,這只是科學家行為的一個例子。所以,還是讓香檳保持冷藏。